“十四五”开局之年 “新城发力”成上海城市发展的热词
《瞭望》新闻周刊 / 2021-05-25 09:58:56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金志 何欣荣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城发力”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热词,备受海内外瞩目。摊开上海地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宛如一串珍珠,向内围绕上海中心城区,向外辐射整个长三角。
新城不是新概念。但将新城定义为“综合性节点城市”,把新城建设当作“十四五”开局的主要工作来抓,释放了前所未有的不一般信号:激发“嘉青松奉南”五个新城的潜力,上海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更好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从配角到主角 从“火车”变“动车”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位于上海松江新城的松江南站迎来大客流。多条热门线路的车票售罄,整个车站的出行客流较疫情前增长约50%。
松江南站,是正在建设的松江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沪昆高铁、沪杭城际和在建的沪苏湖铁路,上海正着手将松江南站打造为松江枢纽,以实现“30、45、60”的出行目标:30分钟实现松江新城的内部通勤;45分钟通达上海中心城区;60分钟衔接长三角近沪城市。
松江南站的升级,是松江新城嬗变的一个缩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指出,经过多年建设,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拥有近2500万的常住人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万人,比东京等城市还高。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嘉青松奉南”五个新城,就是要突破土地资源瓶颈,支撑城市能级的提升,打造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的增长极。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与原来的卫星城、郊区新城不同,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这样的思路与过去有很大区别。包括上海在内,国内很多大城市建设的新城,更多承担为中心城区疏散人口等功能,独立性不足,附属性质较为明显。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坦言,上海郊区的潜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部分区域的发展落后于江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新城将要发挥的作用,上海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有个形象的比喻:动车为什么跑得快?因为动车每节车厢都有独立的动力系统,不全靠火车头带动。五个新城建设,会促进上海发展动能的转变,实现“从火车到动车”的提升。
目前,上海已成立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按照“1+6+5”的框架推进新城建设:出台1份实施意见、围绕交通等6个重点领域开展深化研究、制订5个新城的行动方案。根据规划,至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
摒弃简单承接 立产业强服务引人才
新城不是睡城、卧城,更不是房地产增长的依赖空间。围绕“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从制度供给到项目建设,一系列新的探索在五个新城拉开序幕:
“一城一名园”,将产业立起来。嘉定的智能汽车、青浦的华为研发中心、松江的G60科创走廊、奉贤的东方美谷、南汇的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根据规划,五个新城将以特色品牌园区为关键抓手,积极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每个新城将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以先进制造业带动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池洪看来:“如果每个新城都有一到两个特色产业,集聚数十万研发人员、高端制造人员,他们工作在新城、生活在新城,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就会呈现,新城也将真正成为上海的增长极。”
“一城一枢纽”,让公共服务强起来。通过汇聚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等系统,持续提升新城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一城一意象”,把人才引进来。嘉定的远香湖、青浦的夏阳湖、松江的富林湖、奉贤的金海湖、南汇的滴水湖……上海的五个新城,各自坐拥一片美丽湖面,具备良好的生态基底。
“如果有一天,新城与上海主城区之间的潮汐式通勤人口减退了,就可以说是‘独立’了;新城的人不用到主城区去求学了,看病也可以就地解决了,就可以说是‘综合’了;近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人,找工作、买房子乃至休闲娱乐都到新城来了,就可以说是‘节点’了。”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这样展望新城的发展图景。
瞄准世界级城市群 强化龙头辐射力
4月29日,百亿级的虹桥国际咖啡港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区——虹桥商务区正式开港。咖啡豆虽小,却是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其背后关联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上海虹桥国际咖啡港开港,见证着“大虹桥”的进一步高质量开放,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咖啡贸易中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
始于咖啡,不止于咖啡。根据《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国际贸易新平台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虹桥品汇将以“打造集聚最多进博展品和展商的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打造10个百亿级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形成1个千亿级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为目标,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做优做强进口商品集散地,建设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新平台。
虹桥地区受人瞩目已有经年,近年来更是成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今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原本面积151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桥商务区,升级为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覆盖沪苏浙、辐射长三角的“大虹桥”。“大虹桥”区位在长三角,定位面向全世界。
“大虹桥”是一个缩影。东有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西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三个重点区域,连同正在建设的“嘉青松奉南”五个新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谋篇布局、落子如飞。
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表示,放眼长三角,上海主城区已经扮演着类似伦敦、纽约在各都市圈和城市群中的角色。“相应地,五个新城通过转变定位,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将与中心城区一起,率先形成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内圈’。和长三角其余40多个城市一道,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原标题:十四五开局上海的这一布局释放了什么信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