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把脉“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取向 详情

把脉“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取向

中国发展观察 / 2021-04-27 15:26:55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如何再上台阶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如何再上台阶
 
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将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以此引领“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则是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那么,实现该目标应有何作为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更有韧性的供给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扩大内需,但不仅仅是扩大内需,仍需要深入地、持续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型产业比较少,难以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在供给侧进一步扩大高技术产业、消费品产业、文化旅游业等。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构建自立自强的技术格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有些技术必须自立自强,攻克一些“卡脖子”技术,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国内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造更好结合起来。
 
三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需占比大幅下降,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内需带动。构建完整内需体系,要把战略重点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
 
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以居民收入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分配格局决定内需格局,推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再以GDP为核心,要以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否则很难改变以投资和政府消费为主的需求格局。
 
五是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要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能和水平。
 
王一鸣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拓展内需市场,既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也为各国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国内国际双循环, 就是要扩大开放,以国际循环来倒逼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有个疑问困扰着瑞士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否意味着本土公司将得到偏爱,跨国公司和它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先后回答了他的疑问。陈昌盛说:“我们强调的双循环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白重恩则解释, 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统一的全国大市场,这个市场将为不同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未来,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落实,中国发展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机遇。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建议,中国需要从出口和投资主导型增长转向更多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再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从进口创新走向本土创新,从储蓄盈余变为储蓄吸收,利用巨大的国内储蓄库为社会安全网提供资金。实现这些转变,中国就能够实现百年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取得极大进步,实现中国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费是关键的落脚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消费复苏活力旺盛。
 
何立峰对此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很强。
 
论坛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发布了一份关于消费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称,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用”显示出消费提质的新需求, 突出表现在各类消费品的购买和使用上,更加注重品质、体现品位、追求品牌和彰显个性。特别是在食品、化妆品、服装服饰、数码产品等热门领域,中国品牌的迅速成长也为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支撑。
 
王微认为,当前中国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新消费蕴含巨大潜力,将极大带动中国供给体系加快调整和升级,引领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吸引和带动中外企业大量投资,推动现代流通体系效率提升,从而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
 
“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动力需要来自技术和研发。”富达国际首席执行官黎诚恩说,“十四五”规划涉及面广, 内容详实,目标雄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效增长。从宏观经济增长来看, 可以分解为三个主要部分: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在过去40年里,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要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展望未来,经济模式在不断成熟,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出口向国内消费转移的过程中,边际生产率会自然从过去的高位放缓。政策制定者非常正确地认定,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动力需要来自第三支柱,也就是技术和研发。所以“十四五”时期势必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创新能够蓬勃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的突破。
 
展望“十四五”,论坛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说,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14亿人口、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将充分释放,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王一鸣说,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特别是继续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将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看好中国经济,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 古里亚说,他们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速将回升至5.5%,中国有望增长7.8%,成为全球复苏重要的“火车头”。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7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