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把脉“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取向 详情

把脉“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取向

中国发展观察 / 2021-04-27 15:26:55

把握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防控外部金融风险

 
把握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防控外部金融风险
 
谈及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他强调,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 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疫情以来,相比于发达国家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显得较为克制谨慎。据了解,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适用力度,以期实现对特定经济领域的精准滴灌。易纲表示,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
 
易纲还表示,货币政策需要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适宜的环境。
 
总体上看,当前,我们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金融体系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易纲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 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外,要警惕外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国家央行的职能出现一定扩容,不再仅关注货币政策,也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中国亦是如此。易纲对此表示,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抑制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
 
今年央行年度工作会议明确, 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在论坛期间,不少学者、金融机构高管都提醒要警惕发达国家宽松政策调整的外溢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的压力。
 
王一鸣表示,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美联储的零利率(0~0.25%)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 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并推升本币汇率。如果美国经济超预期反弹,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则又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的资本大规模流出、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和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提醒,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稳定,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超常规政策形成长期潜在影响。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采取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扭曲了传统资源配置和投资估值,增加了市场波动和信用违约概率。金融风险高关联问题更加凸显,金融风险顺沿网络链条快速传播,产生市场共振的可能性加大。“金融机构应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强大风险管理体系应对各类外溢风险。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与预判,持续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数字化风控水平。”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则认为, 回顾长达12年总体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果说宽松的初衷是解救危机、提振经济,那么从数据结果上看,经济没有显著提升起来,相反,资产效率不断下降,资产价格持续膨胀。这种背景下,可能我们就必须考虑退出宽松货币了。这个政策在2008 年应急时候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看来,这至少不是有效且可持续的方式,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