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胡迟:十四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突围路径的思考 详情

胡迟:十四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突围路径的思考

未名宏观 / 2021-04-02 16:50:45
内容提要:本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自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余年中,我国重大的技术装备,在跟随发展中前进,在合作中成长,在创新中超越,整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胡迟(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首先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大家知道,目前“十四五”规划刚刚公布,装备制造业对未来“十四五”,乃至于更长时期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是非常重要的。
 
从国民经济的行业来讲,GDP的构成来讲,装备制造业是包含在第二产业里面的,这个概念是由大到小,首先是第二产业,比第二产业小的是工业,再小一点的是制造业,再小一点的是装备制造业,现在还有一个概念,高端的装备制造业,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或者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包含特定的内容。装备制造业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类别,经过几层的剥皮,但是它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基础、支撑,或者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引擎。一般传统把装备制造业说成是工业的母鸡,母鸡是下蛋的,母鸡下蛋对于未来非常重要。
 
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来看,建国已经是72年了,从整个70多年经济发展来看,装备制造业还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间受到了重视,以传统划分的方法,把72年新中国的历程以1978年改革开放那一年作为分界点来看,来看这两个时期,一个是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现在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时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很快的,那个时期,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发展的理念,是把工业化看成国家现代化重要的标志,工业化里面又把重工业看成是工业化发展的标志,所以有大炼钢铁这样一些事件的出现。
 
与此同时,在那个时期,我们国家的重工业的发展很快,传统说是过29年的努力,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这中间很大的一点,就是重工业发展,装备制造发展的成就来体现的,这中间也出现了经济结构的问题,比如说轻工业发展之后,可能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步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不足,这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单就装备制造业来看,我认为在前29年当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装备制造业,重工业的发展也是很快的。之后走的一条路,主要是扩大了国际交流,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方法,来为我们国家工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使装备制造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40年,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开放头一段时期,相对来说装备制造业滞后一点,那时候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轻工业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到了后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装备制造业发展又加速了。
 
以现在我们引以为豪的来看,我们是联合国中唯一全部工业类门类齐全的,我们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个小类,其他的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他们的产业门类都达不到我们这么齐全,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个五年规划,“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很快的,大家可以从统计局每年的公报来看,或者是发的季报来看,突出的特征就是装备制造业投资的增长是高于整个工业投资的增长,一直是持续下来的,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快的。
 
从最新2020年的统计公报来看,我们知道GDP的增速是2.3%,中国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经济正增长的,2.3%,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是2.4%,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是2.8%,但是装备制造业的增速是6.6%,比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倍还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33.7%,差不多是1/3,规模以上的工业1/3是装备制造业,从这里来看,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通过发展,从成就的总结来看,开始还是要总结一下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就,提振一下未来发展的信心。先从正面来看,改革开放40余年中,我国重大的技术装备,在跟随发展中前进,在合作中成长,在创新中超越,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
 
大致总结了一下成就,一个是一批重大的技术装备实现了突破,掌握了一批关键的技术,这方面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现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值得称道的,像特高压的输变电设备,中国的高铁,前一段时间的量子卫星,一大批装备制造实现了突破,特别是技术上的突破。第二个,实现这些突破的载体就是企业,一批知名的企业脱颖而出,培育了行业一大批龙头的企业。现在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有120来家了,这是大数,中间大部分是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尤其以中央企业起了龙头的作用。我们知道的像中车集团,东方电气,中国一重,还有一些地方的国企,在这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有一些也是在逐渐走出去。像振华重工的港口设备,已经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特变电工的设备已经进入了美国、印度等60多个国家的市场,一大批企业起来了。一大批企业起来之后,产业集群也发展起来了,一批有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和规模效应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成长起来了,在我们国家,比如说北京、上海、成都、西安这样一些城市,有多个大的装备技术的集聚区,这个也有一些统计。还发展了一批千亿产业规模的集群,对于区域协作和协同创新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纵观这70年,特别是40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就,还是可圈可点的,刚才我们讲,如果以1978年来划分,在改革开放前后,我们采取了不太相同的发展的路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走一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来突破,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那时候重工业的角度规格提得很高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发展开始是靠引进,对外开放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到了后来,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同时结合来实现发展的路径,因为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背景都不太相同,这是从正面来看。
 
光看到成就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发展的不足和差距,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点中央在很多地方都已经点到了,包括“十四五”规划也点到了这些内容,从横向来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的。刚才说有一些实现了突破,我们是有一些领先的,但是从大面积来看,还是有差距的,通常来讲,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处于较低的位置,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个也是指整个工业或者是制造业来看,很大程度上一点是指装备制造业,也是针对装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母鸡,是工业的基础。有关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报道。我们现在叫“工业四基”的缺乏,这中间就有基础材料,包括基础设备,在装备制造业的范围之内。
 
根据工信部之前对全国大型企业调查的统计,这个数字之前也被引用过,这个调查比较新,2019年10月发布的,我们今天再引用这个数字看一下情况和差距。根据工信部调查的结论,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个关键基础的材料调研的结果显示,这是全口径来看,一个说是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是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的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针对今天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包括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在这些方面,一个是设备需要进口,或者是一些关键的部件需要进口,关键设备的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这就很要命,设备制造好了,检测设备都进口的话,意味着对设备的质量和水平没有自身的把握。
 
刚才我们讲了,这个数字是在2019年10月公布的,这个调查应该是比较新,但是我们把这个情况,这个差距和五年前、十年前调查结果相比,变化相对是比较小的,我们这方面的状况一直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所以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当中处于低端,这个情况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包括这方面我们看到科技部也有一个统计,口径和角度不太一样,他是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来看的,把中国和发达国家做了比较,我们目前的技术依存度是高于40%的,当然这是一个门槛,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技术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是低于20%的,这中间至少有一个20%的差距,这就是我们和国际对比的差距。今天对比的不光是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口径还要更宽泛一些,装备制造业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也包含在这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这40多年,引进那么多设备,实现了追赶战略之后,还有这样一些明显的差距呢?这方面的分析材料很多,大家都比较知道,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我们还是一个发展的战略和思路上,首先可能出现了问题。俗话说,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思路来讲,我们开始认为我们跟国外有差距,引进了很多技术和设备,后来我个人观察的结果,我也去过一些企业调查,我认为我们最后有些思路被锁定在这个领域,我们开始引进,后面也在引进,哪怕一些企业认为自己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到了后来,如果企业还有利润的话,他们也没有对这个企业的升级方面,我认为做得不够,而且这样的话,一个是从纵向看,自己锁定在低端,跃不上去,另外一个,根据我们调查结果,一直在引进,对外国货的发展也有影响。有些企业一直靠引进来实现自己的增长,他在技术或者是设备被锁定之后,对相应国货的购买也重视不够,宁愿用进口的,也不用国货,这个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国内的市场是不足的,被引进产品给填了。
 
第二,我个人认为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来看,不光是装备制造业,还有其他方面来看,我们这样一种战略,使得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本来我们有一个差距,但是之前引进了很多设备和技术,很多是装备制造业大型的设备之后,我们在消化和吸收方面做得是很不够的,这些方面之前也有过相关的研究,在引进的投入和引进之后消化吸收的投入费用来比,跟两个邻居,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他们在50年代和70年代的发展来比,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这样就使得我们错过了机会。你开始引进之后,你在这方面投资够的话,是可以借用一些别人的内容来获得自己的发展,现在来看,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国外对我们的戒备心已经很大了,中美贸易争端就是要卡你。我们认为在之前,这方面的国际环境相对是比较宽松的,我们老说我们发展的机遇期,机遇期,但是中国在前一段时间的过程中,这方面做的是欠缺的,过于依赖引进了,对于消化吸收方面,一些关键的设备引进之后,我们的消化吸收,融合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再来创新方面做得不够,使我们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装备制造业一直靠引进,相对状况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前和现在的变化不大,这样我们也错过了一些机会,发展的思路方面,战略方面首先是出了问题,再带来其他的问题。
 
从这方面再看,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基础的投入,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比较起来,中国在这个阶段的发展还是比较短,因为装备制造业是一种基础行业,需要很多年长期的积累,欧美在这方面也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的,所以我们现在即使明白了要加大投入,时间还是不够,所以未来还是有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
 
有了这个之后,我们看关于未来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可能是不是要这样来考虑,建立在上面的成就和差距思考的基础上,还是要从技术和发展路径来看,未来装备制造业突围的路径,我们今天就是要突围的路径,还是要按照制造强国,装备制造业强国这样一个思路,一个部署来紧扣“十四五”时期和未来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装备制造和国防的关系也很大,发展的需要,从技术路径和发展路径来看,还是要以研发到工程化,到产业化这样一个环节来发展,来聚焦,来协同,要有针对性的话,是以这个补齐重大的短板装备为重点。从技术上来看,要借力现在的智能制造,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水平,来提升自主的创新能力,来摆脱进口的依赖,突破国外的禁运,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在“十四五”时期,或者是更长的时期,实现装备制造创新发展的突围,明显缩小和国外的差距,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从几个发展的思路来看,一个是刚才我们谈到了,从环节来看,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环节,要完善协调一个推进的机制,要把这个顶层设计做好,加大重大的规划,重大政策这样一些全局性的谋划和指导,才能协调多方面的资源来推进装备制造体系的建设,这方面要依托一些大的工程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示范和推广的应用,这是一个顶层设计和协调推进机制。从研发创新来看,我个人认为,在问题上我已经谈到了,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研发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投入时间不够,中国工业化时间和国外相比相对还是短,我们经常说,我们能够在短时间,用几十年完成别人上百年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没有一定的时间还真完成不了,装备制造业也是这样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有捷径也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我们现在的努力还不够,一个是投入要有持久性,另外还要选对投入的结构。
 
另外突破的时候,技术路径也很重要,今天限于时间,有些内容没有展开,我们在观察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时,中国机床行业现在产量是全球第一,消费业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在低端产品上比较多,高端还是打不进去。根据机床行业自身介绍的情况,前期研发的过程当中,技术上走了弯路,或者是摇摆不定,反反复复,最后浪费了时间和投入。所以未来,自主创新突破的技术路径要选得准,这个话说好说,创新就有不确定性,他总是要走弯路的,我们总要尽量避免这样一种弯路,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加快研发突破的进度。特别在一些共性和基础技术上更需要突破,技术行业有一些共性的基础行业的支持,才能够突破。还有就是建立产学研的联合,上下游的衔接,还有大中小企业协同这样一种机制来发展,这是从研发。
 
第二从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举国体制的优势,安排中央的财政来设立一些重大的短板的专项来发展。这个中间很重要的一点,一个是国家的支持,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国内企业来讲,首先树立一个用国货,支持国货的意识,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进口产品长期形成了依赖,如果用国货的话,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这些产品在国内的市场才能发展,才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大家都不用国货,这方面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一方面,企业的意识要和政府结合起来,才能把市场打开因为这方面也不能够强硬的规定。
 
还有一个,要培育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情况下,培育一批研发制造、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建设运营的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来带动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品牌的提升,企业不光是自身了,产学研一条龙,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个,刚才说了,改革开放前后我们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一个是独立自主,另外一个是国际合作,在新的情况下,虽然是独立自主创新,但是也不能闭门造车,还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下来做,尽量是靠引进国外的人,别人封锁我们,我们也要开放,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当然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开放,另外是引进来,还有企业的走出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限于时间,点一下题。刚才讲了,中国整个发展的时间还不够,有一些能够发展得比较快,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外上百年,几百年的路程,但是有些可能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还是不够,但是这个话也不绝对。在现在技术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弯道超车,在现在的情况下,借助于智能的方向和数字化转型,靠数字化来给这个行业赋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我们和国外在这个行业的差距的时间,所以也有捷径可走,但是要选准方向。
 
这方面我手头有一个中央企业中国一重的案例,刚才说了中央企业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是我们国家的龙头企业,在我们国家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一重这些年在借力数字技术,靠数字化转型方面,确实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获得了较大成绩的,前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还专门到这个企业去过,企业的经验真的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谈到了几点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今天限于时间,不详细讨论了。
 
总之,该做的,需要努力的方向大家都是明白的,但是需要指出,这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说是突围,但是突围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虽然可能有刚才说的借力数字化,可以一定程度上缩短时间,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不要幻想短期内就有明显的结果。特是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新的阶段,别无选择,只有靠自己来走下去。我记得总书记在一次考察中说过,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做到科技自立自强,相当意义上,还是靠我们自己来突破。我们既希望快,又不能完全幻想一蹴而就,中间还是会走弯路,交学费的,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只是希望尽量减少突围和赶超的过程当中不确定性,少走弯路,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看得见比较近的,就有一个明显的突破和进展,当然这个不光是对装备制造业而言,也是对整个制造业而言,或者是对整个中国的工业来看,我认为都是这样一种发展路径。
 
这就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2021年3月20日“东方红”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会议上的发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