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说!
人民日报 / 2021-04-01 23:01:36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超过3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养老问题需要系统思维、整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满足老年人更加多元、更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十四五”时期,如何结合规划要求,更好地建立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编 者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委员:
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对老年成员提供养老照料的功能逐步弱化,急需大力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建议:
明确和压实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责任,通过培育扶持和引入专业化机构,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通过无偿提供场所、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可持续性。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机构的资源和职能,为居家老人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比照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化照护的刚性需求,支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
加强养老服务职业队伍建设。研究制订与医疗行业一致的养老护理技术职称体系,制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办法,实行工资待遇与职业技能水平相挂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支持引导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对医养结合人才、养老行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采取补贴社保缴费、减免个税、补贴工资等方式改善养老护理员的经济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管理、失能老人照料等问题凸显。从风险保障的角度看,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但各地保障范围、受益规模、保障水平、筹资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扩大试点的文件也做了相应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议:
建立独立险种,在第二批试点中加快推进独立运行和独立设计。在对第一批试点城市调研时,多地提出长护险依附于医保制度的运行方式,将影响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同时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缺少具体规定。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对长护险探索建立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的筹资机制,科学界定单位和个人缴费责任,筹资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状况,实现基本保障目标。同时,探索建立统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维护长护险的公平性。
加强治理创新,健全社会保险的经办服务体系。目前,长护险的经办服务基本上是采取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方式,存在管理费用列支不明确、面临审计风险、经办机构的服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调动保险机构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长护险制度更优发展。
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委员:
建立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没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配套,而少数现有的智慧养老平台处于试点推行阶段,缺乏成熟的平台架构和运营模式。为此,建议逐步建立统一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同行业资源参与平台服务,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大数据标准和监管要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物业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发布《智慧养老合作企业目录》,鼓励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各地组织供需对接会,推动落地。
鼓励平台资源整合,以本地区现有覆盖居民小区较多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对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数据系统,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降低前期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并逐步整合。在平台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打通街道与“物业养老”服务信息、服务资源,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整合式照护网络。政府以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平台部分服务可向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采取适当的收费形式,促进平台形成市场化的产业闭环。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委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战略和战术储备的关键窗口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议: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这是做到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方面支持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基础设施、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发展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在内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公共服务项目。
结合实际,发展高质量的家庭养老床位。就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而言,实现老有所养,还是要以社区养老机构为依托,把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对有老年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提供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真正把养老院床位“搬”回家,让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舒适,又能享受到专业精准的服务。建议制定出台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将其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出台政策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委员:
农村养老要解决好吃饭看病问题
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调研发现,一些农村贫困家庭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子女难以外出务工就业,存在返贫风险。解决这些农村老人的照料难题,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助力家庭持续增收。建议:
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对于尚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最基本的需求是解决一日三餐。在一些贫困地区,子女不在家时,老人自己做饭不仅困难,还无法保证均衡营养。2019年以来,民建广西区委在隆安县东信村探索开办了“爸妈食堂”,为全村110多位60岁以上留守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助推当地居民进城就业、务工脱贫。建议农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务,有效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
探索建立乡办养老院,医养融合解决老人看病难题。居家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进入农村养老院的不少都是失能患病老人。如何看病就医,是这些老人的最大难题,应通过医养融合解决。广西上林县正在建设“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实现医养融合。实践证明,这种以乡镇为单位、统筹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做法,具备可操作性,不失为解决农村老人看病就医、护理照料难题的一条可行之策。
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委员:
加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当前,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非常必要和及时。建议:
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扶持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有益应用,通过信息化缓解医疗等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对于普遍适用的用户需求,形成推荐性行业标准。对于积极投身适老化改造的产品及服务,纳入示范应用目录,给予推广渠道、优惠财税等激励政策。
此外,要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与此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协商机制。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不仅能造福数亿老年互联网用户,也是企业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服务能力和使用体验的再升级,将推动互联网产业在进入老龄化环境下的发展转型,助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1日 18 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