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十四五”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构建? 详情

“十四五”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构建?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3-23 15:12:24
主持人 赵姗
 
嘉宾
 
魏际刚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胡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张厚明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如何理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
 
新发展格局需要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关键支撑
 
中国经济时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应如何理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
 
魏际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是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基石,是应对全球经济、产业、投资、贸易、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举措,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科技与经济以及各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现实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保障。
 
胡敏: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支撑,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构成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柱和关键枢纽。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至少包括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为产业通畅运行所必须具备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实施产业这几个部分。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就表现为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价值链的延伸化增值化高端化。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从重要性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物质生产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时,以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为依托,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两大部类,二者相互促进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循环,不断推进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进国民财富的创造和国民经济的进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产业经济的内涵和表现都有了很大的拓宽和深度的融合,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目的仍然是要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务,要以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最优化。从新时代的产业体系现代化来说,就是要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产业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换攻关期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这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必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要构建这样的现代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四个轮子”“四大支柱”,必须更大着力、协同发展。这些年来,我们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显著提升了我国产业经济的质量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取得较大进展。但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创新性、稳定性上还暴露出不少短板和弱项,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自有率、创新力、竞争力上还弱于或者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一旦国际经济“风吹草动”,我们往往会陷于被动。“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在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上下大功夫,在“卡脖子”领域有实质性突破。
 
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中国必须依靠独立自主坚强自己的全产业链供应链,才能支撑起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进而形成国内国际各类要素集聚的强大引力场。为此就需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面向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起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打造起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起这样整体性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应对未来各种变局,实现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张厚明:一是有利于培育形成发展新动能。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立足自身基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构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占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形成发展新动能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有利于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继续深入推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利于我国抓紧战略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从而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有利于破解“十四五”时期发展难题。“十四五”时期,我国仍面临着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经济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上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是破解发展难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也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立足国内、畅通循环、顺应未来
 
中国经济时报: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
 
魏际刚: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具有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治理高效、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共生、安全充分保障、绿色化程度高、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强、开放包容、供需匹配等特征。
 
胡敏:我理解,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立足国内、畅通循环、顺应未来。因此,这样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当凸显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自主创新。在日益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背景下,产业创新的立足点只能依靠国内。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思路,不论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企业主导层面,亦或产业协作层面,都强调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放在国内。要以战略规划为引领,立足国内自主创新,构建起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各个产业领域的融通创新和平台协作支撑。
 
二是包容开放。必须看到,中国产业发展受益于国际经济技术循环,未来国际经济恢复性增长也需要中国经济的强大发展,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外溢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更大力度地通过高水平开放,主动增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开放性,通过更便捷性的制度性开放吸纳国际创新要素和人才要素。
 
三是体制畅通。要切实破解各种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既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产业现代化构建中的制度优势,又能充分尊重产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激发各类要素的创造力创新力。
 
张厚明:一是产业创新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最大推动力是创新,而产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各个企业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而在制度创新领域,更多的是从微观层面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作业程序等制度安排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从而使得生产效益得以提高。
 
二是产业集群性。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多条相关产业链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该区域进行集聚,这些企业在这个特定区域内进行生产活动时可以显著节约运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通过互相学习达到技术扩散的效应。当前,产业能否集群发展已成为决定产业能否拥有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是融合渗透性。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融合性,其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渗透、服务业对农业和工业的融合渗透、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间的互相融合渗透。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可以共享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扩散、知识溢出等效应来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和高级化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四是协同性。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拥有质量优良、数量庞大、配置高效、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优质要素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并建立起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是开放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实现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产业的分工和协作,通过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并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从比较优势过渡到核心竞争力优势。
 
着力发挥现代金融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各位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哪些政策建议?
 
魏际刚:一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产业体系、结构、能力与需求体系、结构、能力相匹配。二是以强国目标为指引,扬长补短,加快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三是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消费者满意标准定义产品与服务标准。四是推动产业绿色化步伐,推动绿色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五是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海纳百川,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的良好内外环境。六是推动要素升级,促进要素高效流动配置。七是统筹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八是优化产业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国内地区间产业合理分工、有序转移。九是推动产业与文化、产品与艺术结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内核。
 
胡敏:“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的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事实上也点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导向。这里我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着力发挥现代金融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虽然这是放在宏观经济治理层面,但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30多年取得不小进步,但从目前看还存在诸多制度性问题需要实质性破解。“十四五”时期,需要更大力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切实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产业融资结构,形成一个健康发展和具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新旧更替、推进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张厚明:一是以要素协同为桥梁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在科技创新领域,整合各类优势科教资源,建立研发机构、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现代金融领域,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步伐,大力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实现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民营银行以及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并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节、监管规范等手段构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人力资源领域,实施进一步开放政策,引进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建立高端专业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二是以数字化为牵引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化是全球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应重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并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努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
 
三是以安全协同为抓手构建产业开放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国际研发合作等活动,提高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以此提升产业全球控制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打造基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在沿线国家积极引入国内制造业价值链上的本土龙头企业的标准和品牌,顺应经济全球化横向分工的区域化集聚趋势,加快布局“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全球影响力。积极建立健全产业安全的预测预警系统,构建具有辅助决策、数据共享、通信指挥等功能的应急响应综合应对平台,增强产业发展韧性的同时,提高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