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调但结构优化潜力巨大
2021-02-18 00:15:31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概率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9732美元,位居全球第78位。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276美元,与高收入门槛的差距缩小至18%左右。依据历史经验,高收入门槛线年均提高1.5%左右。按照我们预测,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约为5.5%,考虑到国民收入和GDP增速基本一致,若同期我国人口年均增速为0.5%,则“十四五”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速可达到5%,同时考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因素后,到2024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可超过14000美元,已经迈过高收入门槛线。这样,即使高收入门槛线每年有所提高,“十四五”末我国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后经济增速将回归中速增长平台。2010年以来,经过持续9年的调整,我国经济确立中高速增长平台的条件逐步积累(刘世锦,2020)。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经验看,经济增长阶段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增速降幅通常达到40%左右。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6.1%,较2010年增速10.6%下降4.5个百分点,降幅已经超过40%,潜在增速已经接近中速平台。“十四五”及以后一个时期,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传统制造业进入增长平台期、社会消费行为变化、房地产需求趋于饱和等,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降,同时,技术追赶速度放缓、资源再配置空间收窄等因素也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所抑制。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改变潜在增长率趋势,2020年我国经济实际增速可能会明显低于潜在增速,并于2021年后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综合看,预计“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将下降至5.0%~5.5%左右,2026~2035年将继续下降至4%~5%左右。但如果全球疫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经济将难以尽快回到潜在增长中枢,可能会带动经济增长中枢进一步下调。
经济总量将更加接近美国并逐步实现赶超。按我国当前增长率预测,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位次不会改变,但是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将显著缩小。按目前不同模型的预测,大多数结果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将发生在2025~2035年之间。根据我们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7年超过欧盟,在2032年超过美国。这样,“十四五”期间将是中美经济总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的关键奠基时刻。美国自1894年起就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其GDP占全球比例最高时接近50%,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美国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际霸权的物质基础。我国和美国经济总量接近逆转,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重新接近世界经济的顶峰,是近两百年来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性变化。
消费贡献进一步上升,外需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的结束,钢铁、水泥等传统制造业增长进入平台期,相关投资扩张将明显放慢。房地产市场趋于平衡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收窄等因素,将使投资需求增长趋缓。在劳动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仍将是带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受全球经济趋势性放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贸摩擦不断强化等因素影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有所弱化。总体上看,消费仍然是支撑“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模拟测算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将由2019年的55.4%上升至2025年的60%左右,投资率将由2019年的43.1%下降至2025年的40%左右,2035年二者将分别达到70%和30%左右。
要素驱动进一步减弱,创新引领特征强化。从要素供给情况看,“十四五”时期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减弱,数据、信息、人力资本等新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将继续提升。近年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我国人口数量红利正在加快转向质量红利,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人员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38万人年,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9%,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王一鸣,2020)。我国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和不断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
作者:陈昌盛 许 伟 兰宗敏 江 宇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