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王小广:“十四五”时期重大经济战略问题和总体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评论 作者:王小广 / 2020-09-23 14:02:46
“十四五”时期实现“四新”战略目标面临四大瓶颈约束
综合分析,目前中国在促进多重新旧战略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四大瓶颈约束,它们既是造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主因,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由大转强的长期性障碍。
第一,创新的回报率严重偏低,制约新动能的壮大,成为阻碍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根本性障碍。
新旧动能转换迟迟难以完成的根本原因是投机的回报率严重偏高,而创新的回报率严重偏低。
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新报酬递增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难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从而导致房地产过度占用稀缺的社会资金或资本,进而必然通过挤出效应来遏制创新活动,导致创新回报率明显偏低。
早在2007年时,我们就探索出一种衡量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即把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供给定义为狭义的流动性过剩,并相应计算资金过剩率。
1998年房改以来的21年间,就实体经济投资而言,中国累计流动性过剩总量为29.91万亿元,总资金过剩率为5.6%,其中2002—2014年的13年,中国存在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累计产生流动性过剩量约为28.29万亿元,总资金过剩率为8.0%。
21年来房地产平均的资金过剩率为37.9%,过剩资金的房地产偏好为122.8%,即不仅房地产把全部过剩资金吸纳了,而且还在资金不够充裕时期吸纳了非房地产业的资金。
房地产是技术含量明显偏低的行业,但因其快捷方便、收益率极高、对短期增长拉动力大等优点,成为社会资金长期追逐的热点,成为地方政府快速增加GDP的主要途径,也成为一部分人投机致富的“摇钱树”。
自2008年以来,每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不少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刺激房地产市场,让其发挥“支柱”作用,而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发展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一要务放在一边。
正是这种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过度偏重短期稳增长的惯性,使得中国经济此轮调整过于漫长,新旧动能转换无法进入快车道。
第二,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不能有效释放将限制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使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成为无源之水。
中国是一个超大人口的国家,具有一般国家无法比拟的消费增长潜能,但长期以来中国消费率严重偏低,目前人均居民消费水平不到美国的9%,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消费增长既面临多方面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也面临消费时空便利化障碍。
就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而言,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制约了巨大国内市场潜力释放。
二是服务业开放程度低导致服务业供给结构失衡、制约服务消费升级发展(张颖熙、夏杰长,2017)。
三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不景气及消费金融市场不完善,对消费合理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不景气,产生了较明显的负财富效应。
四是宏观经济政策过度地偏好于房地产,对消费产生了较明显的挤出效应。
不仅如此,消费还面临日益明显的时空便利化障碍,如城市街道经济功能的衰落严重影响到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造成居民消费的不便利和高成本。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中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巨大的需求潜力难以发挥的关键短板。
当前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分化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特点,不着力解决这些极化、分化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影响中国巨大消费潜能的发挥,还有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隐患。
特别是受多重二元结构问题的影响,中国消费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富人消费饱和、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偏慢导致整体消费不足,特别是中等收入家庭比重提高存在较多的障碍,限制了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高级化的滞后是多重新旧战略转换难题总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
在所有的对未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中,最根本的是体制机制性障碍,是制度创新供给不足,即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被困于中低端而难以向高端演化,从而引致各种发展阻碍,如动力障碍、需求障碍和新动力源不足,正是这些障碍阻碍了产业升级、需求升级和动力升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