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济”在中国“十四五”前夕蓄势待发
新华社 / 2020-09-17 12:50:41
新华社重庆9月16日电题:中国“十四五”前夕“智经济”蓄势待发
新华社记者 伍鲲鹏 宣力祺 陈青冰
3D扫描定制西服、无人驾驶汽车驶上公路、智能生产车间……在中国重庆举行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众多国内外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中国数字智能产业的各种应用场景。
“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10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是全球独角兽企业集中地之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智博会上说。
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35.8万亿元,占GDP总量达36.2%。仅软件产业2019年收入就达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G用户已超过8000万。
云从科技是中国知名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过去几年不断拓展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仅为银行提供刷脸支付、精准营销等服务,也帮助中国多个民航机场进行智慧化改造。
“我们依托业界领先的人机协同平台,以多样化AI科技赋能金融业。目前合作的银行已超过400家,协助建立了14.7万个智能服务银行网点。此外,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芯片国产化率也超过70%,技术完全自主。”云从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周翔说。
除了数字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中国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突破55亿,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工业设施达到4000多万台。
在2020年智博会线下智慧医疗展区的AI未来诊疗室内,患者只需领取一张健康卡,就可以通过智能体态评估技术获得体态健康分析。此外,患者还会得到一份智能诊断报告,实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韩文科说:“能源领域也是中国传统产业数字智能化升级的重点之一。以煤矿为例,2020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经达到了338个,而在‘十三五’开始的2015年仅有3个。”
“产业互联网依托智能科技,拓展连接方式,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助手。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济恢复性增长中,更充分体现出它作为‘加速器’的作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拓展出了新的价值空间。”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说。
在加快自身“智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国际合作,智能转型带来的“积极溢出效应”对地区乃至世界都在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合作更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发展数字智能产业的共识。
9月14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华为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及5G测试实验室正式揭幕。而在今年7月2日,阿里云也宣布将再度扩建其印尼数据中心,并加速进军菲律宾市场。
“从全球来看,中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去’。中国的数字巨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部署,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说。
王志军说,希望各方借助中国智博会这一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互动、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智能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为人类加速迈入更加美好的智能时代贡献力量。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