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开放合作谋取新兴产业在国际层级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9-11 14:35:2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从国内看,“十四五”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的产业规划应更加关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满足新时代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需求。2020年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开放融合发展为发展方向,以筑牢产业链安全体系、破解产业链发展中“卡脖子”问题为核心任务,以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大攻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导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何引导互联网、大数据、AI等新基建信息技术产业与实体经济在更深层面上融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京津冀等国家重点区域内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如何通过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阶段,进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是规划“十四五”产业发展定位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届时,发展驱动力将实现根本性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会有显著提升。所以,“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抓住科技爆发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着眼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进行全方位布局,产业主体应全方位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十四五”规划要梳理好产业发展方向,向以新基建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都市圈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聚焦,打造好先进技术体系,引领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在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层面与世界同步,构建多类别、宽覆盖、有机联络的新兴产业集群。
确保全产业链安全以及在未来的领先优势
余斌表示,面向“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以新基建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
但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长期挑战。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十四五”时期要加强顶层设计,筑牢产业安全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关键。应聚焦重点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产业瓶颈技术、前沿跨领域技术等,构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实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余斌强调,着眼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能面临国际上的长期挑战。如何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确保全产业链安全以及在未来的领先优势,这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和着力点。要进一步加大培育发展力度,集中资源与力量,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全产业链技术上的关键点和制高点,利用好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国际产业合作水平。
要谋取新兴产业在国际层级上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当前的形势折射出,“十四五”产业发展的路径中,最关键的是要破解产业链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这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十四五”产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关键。我国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夯实全产业链发展的安全基础,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摆脱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有时会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吕越表示,“十四五”产业发展路径选择要注意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实施攻关计划。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进行定向突破。加强国内资源整合,加大优秀人才集聚,要重点集聚新基建、AI、生物医药等领域亟须人才,采取重大工程的联合攻关形式,精准实施“卡脖子”攻关计划。要同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找准并开展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突破,逐步缓解并最终根治主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
二是要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机制。注重发展前沿技术与产品,如智能汽车、生物技术、量子计算与通信等。加强高铁、5G、电力等新基建领域的创新发展,获取并保持领先优势,并着手6G的研发。推动并保持部分领域迈向技术领先,如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关键性基础性装备的发展,如大飞机制造及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追赶并缩小与其他强国的差距。
三是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吕越强调,为应对这一战略部署,要准确认识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并推动创新网络形成;要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营造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正向提升我国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余斌也强调,要注重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世界科技及产业的合作交流并力争协同发展,深度融入新一轮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进一步推动并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引导新兴产业链的跨国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开放、合作、共赢来谋取我国新兴产业在国际层级上的提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