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双循环经济”蕴含新机遇 为企业“十四五”发展指明方向 详情

“双循环经济”蕴含新机遇 为企业“十四五”发展指明方向

金台资讯 / 2020-09-01 17:23:30
原标题:向创新深处求发展 寻机遇 各企业为“十四五”时期蓄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习近平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对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多家行业头部企业,他们普遍表示,只有通过加快发展动能的新旧转换,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向创新深入谋发展,寻机遇,才能在“十四五”时期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十四五”规划 创新科技依然是企业最大热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当前中国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影响力逐渐提高。
 
  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内经济产业空心化初显、区域经济差距加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题加剧。同时,外部环境越发严峻,一些因素也在进一步的限制、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是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必然会涌现出一批黑马,有一批城市、地区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更是突破的五年。
 
  在这样的格局当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无疑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也正因此,大量的汽车企业在谈及自身的“十四五”规划时,都聚焦了科技创新。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奉行着从“十三五”期间开始“高、新、特”以及双轮驱动的战略思想,通过新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以及纯电动化的发展驱动汽车创先向前。同时他还表示,在整个“十四五”时期,北汽集团将在纯电动汽车发展上,逐步实现全面过渡。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十四五”时期广汽集团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不动摇,通过创新变革强化全价值链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广汽将强化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智能网联技术开发,构建自驾技术、智联终端等五大平台,掌握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信息安全、整车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力争2023年实现自动驾驶识别的区域示范运营。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在谈到企业的“十四五”规划时这样表示,对于比亚迪来说,新能源发展道路依然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并将以新能源、新技术为主动趋势进行发展。
 
  上汽集团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指出,从技术趋势来看,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汽车不再是产品,而是承载服务的平台,原本低频迭代的产品正在催生出高频迭代的技术生态,让汽车走向摩尔定律的时代。
 
  上汽“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新四化的大方向,以民族汽车品牌发展为龙头,以重大创新成果持续快速落地为驱动,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实现制造与服务并举发展,着力打造一个品牌更有影响力、体系更具竞争力、体制机制更灵活的新上汽。
 
  “‘不确定、要升级、要洗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必须面对的状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但从创新中谋求新的机遇,也让中国汽车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双循环经济”蕴含新机遇 为企业“十四五”发展指明方向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对此,不少企业纷纷表示,“双循环经济”蕴含着发展的新机遇,更为各企业“十四五”发展指明了方向。
 
  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循环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带来三大机遇。一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机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重视线上平台的开拓。通过创造新供给来催生新需求,是激发增长潜力的重要途径。
 
  二是智能科技和供应链生态等新基建机遇。开放服务和创新服务将在未来几年展现巨大潜力。目前,京东物流正在不断升级“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新基建核心能力。这些能力不只为企业夯实了发展后劲,更在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成为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机遇。比如,线上服务的业态创新。上半年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量快速增长,拍卖服务、房产服务、汽车服务、文旅服务等展现重要增长机遇。此外,直播带货模式快速发展。扶贫助农直播收获满满,一场京喜直播卖光5吨菠萝。
 
  滴滴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同样认为,“双循环经济”将为我国的出行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滴滴出行表示,国家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给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作为城市大动脉的交通出行也有望迎来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
 
  滴滴出行还认识到,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并非闭关锁国,而是要更加坚定地扩大开放。当前,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家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望为公司海外业务的扩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同样认为双循环经济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苏宁正处于云化发展、开放赋能的新阶段,2021年-2025年,苏宁将充分发挥智慧零售的优势深耕国内消费市场,通过业态创新助力消费升级,通过品质供给保障民生消费,通过持续投资助力区域发展。同时,继续深化国际化拓展,让智慧零售与世界链接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告诉记者,作为民营科技企业,佳都科技也深知,只有坚持走科技创新、积极拥抱“新基建”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引擎,走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升级道路。才能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各企业勤练“内功”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各个企业深刻认识到了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苦练内功,尽全力提升自主研发技术水平。不少企业都表示,以科技催生新发展新动能,是企业进步,面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唯一手段。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汽调研时,强调了汽车产业“有危有机,危中有机”,更强调了“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强烈驱动变革等多重因素叠加的重大调整期。可以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生态化,将重构汽车产业业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对每一个企业来讲,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必须在这场变革中,迎接挑战、抓住机会,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旧时代的“告别者”。
 
  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应当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动力源”,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生态化等重点领域下大功夫、大气力,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东风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想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住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创新趋势,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能在变革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契机。
 
  苏宁张近东则表示,“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内核,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国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新基建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于苏宁而言,将充分依托自身的智慧零售生态体系,抓住新基建的数字化布局方向,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并将该能力渗透到零售全链条、全场景之中。
 
  未来,苏宁将强化底层系统能力、智慧供应链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货、场进行更加深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形成消费者、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物流的全面数字化体系,实现整个供应链体系数据的彻底打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将加大,中国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著,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时代变革的脉搏,更真切地觉察了竞争环境的严苛,正在积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创新深处求发展,在创新深处谋机遇,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