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人民政协报 / 2020-09-01 17:15:51
原标题: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建言“十四五”不约而同提到的两件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在人口集中的大型城市,我们应如何获取环境所馈赠的“金山银山”?上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闭幕。本次会议以“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主题协商议政。会议间隙,围绕上述问题,多位常委谈了自己的看法。
发展绿色经济应摸清家底
当地时间8月18日,阿联酋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举行了中资银行首次在迪拜发行绿色债券的鸣钟仪式。
“与中国当前巨大的经济体量相比,绿色金融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其发展远未达到天花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此前表示。
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数据,仅“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的绿色投资规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而政府出资只占10%至15%,其余资金均需从社会部门进行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日前表示,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已形成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而在制订“十四五”规划时,要强化各项政策的绿色因素,应就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未来的路径作系统性安排。
绿色金融对应绿色经济。在全国政协常委、审计署副审计长秦博勇看来,“十四五”期间,应着力做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厘清各类自然资源、各类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边界,确定各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清单、收益比例。
摸清家底目的是有的放矢。秦博勇建议,应探索国有资源出资人制度,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源所有者的职能分离。破解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的障碍,探索培育适合交易的碳排放权、水权、林权等自然资源产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市场化交易方式和交易场所,真正建立产权界定清晰、市场定价合理、交易渠道通畅、监督保护到位的产权交易流转机制。同时,应健全完善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尽快统一规范耕地、林地、草地等相关资源的确认标准,避免数据交叉,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
循环经济是城市获得“金山银山”重要途径
谈绿色发展,就不得不谈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一五”至今,经过三个五年计划,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已陆续建成。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对待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坚持。
“循环发展,不进则退。”据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介绍,从目前看,我国循环产业的推进尚处初级水平:一方面资源化门类不全、利用效率不高、产业规模不大;另一方面行业规范不强,如一些小再生企业自身成为环境的加害者而被清理整顿。循环产业缺乏市场化内生动力和有机的产业布局,影响着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如此,废弃物仍是废弃物,困顿于垃圾的处置,不能取利于资源化利用而走上“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循环产业新的跃升,就不能总因为资源长期短缺,因而资源循环不如建设优先,更不能认为‘再生利用’短期内看不到资源价值和经济意义,就止于解决麻烦的处置(如垃圾分类)。”高小玫同时认为,目前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政策、行业管理及市场制度不匹配。循环经济、资源化利用的各类技术应用模式,需要不同于传统部门职能的系统配合;废弃物要能够循环,需要依靠更为严格的组织管理。当前政府端的短板明显。如循环产业各链条找不到对应的职能部门;自发形成的利废小企业失于行业规范;有着正外部性的循环利用产业因未做资源环境计价全成本核算,难以获取应得的循环利益。
“个人认为,循环产业,是城市获得‘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途,是城市的‘绿色富矿’,发展潜力巨大。为此,我建议,依据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谋划‘十四五’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落实生态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制定为产出废弃物‘担责’的普遍付费机制,使得循环产业相关产品和服务顺畅进入市场并产生利润。”高小玫进而提出,对于强正外部性的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活动给予财政补贴,研究开征碳税等资源利用税。构建区域协同资源循环利用机制。从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的链接出发,落实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贯通部门壁垒,建立循环产业全环节友好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高小玫还建议,将循环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产业的需要去看待循环型产业。引入市场机制,即在规划计划、财税政策之外,研究和运用市场化政策。建立普遍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再生资源利用、再生产品应用循环产业链,支持针对资源化利用的各类废弃物专项收集;鼓励探索各种能量利用运行模式,辅以政策支持、管理匹配;加大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工艺创新、绿色认证标准、绿色信用管理等基础制度的力度等。
“与之配套,财政投资也要加大向循环产业发展、利废技术重点攻关项目等倾斜;加大环保科技型企业的科创板上市支持力度;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推广设立、积极发挥绿色基金引导作用,创新融资模式,通过PPP(政府社会资本)、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释放循环产业的拉动潜力。”高小玫这样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明确提出,建议“十四五”时期,将生态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规划目标,争取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态资源资产的双富裕。
“我建议,‘十四五’期间,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统计核算技术指标体系和可复制推广的计量核算方法,开展生态资源资产清查核算工作,将生态资源资产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官员考核和离任审计的重要指标;培育生态产品生产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研究建立生态产品分类目录,大力培育生态产品的市场主体与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调控、企业投资获利、个人经营致富的生态产品发展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配置的体制机制,研究建立可交易的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路径,建立鼓励生态产品生产供给的绿色金融与财税政策。”刘旭这样表示。
作者: 崔吕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