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聚众智策群力 擘画“十四五”蓝图
时代周报 / 2020-09-01 17:04:38
为开门问策、集思广益,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广泛听取专家意见。
双循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座谈会的关键词,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所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近来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座谈会传递的信息十分清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决策层深思熟虑的结果。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简单地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也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国脱钩而迫不得已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长期停滞,这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常态。”参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作出如此判断。全球经济的“长期停滞”,对世界各国都是重大挑战,外向型经济比重越大,风险就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为挖掘需求潜力,以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做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补齐短板,提高关键技术、重要产业链的可替代性。这样的大循环,显然离不开高质量的发展。
走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有独特优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1953年至今,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集思广益制订五年规划,然后集中力量办大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奇迹之路正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为基石而铺就。
新的五年,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掌握核心资源,仍然需要发挥这种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发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尊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世界科技史早已雄辩地说明,企业才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走向高质量发展,不是闭门造车。“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如此宣示之外,座谈会特别强调,凡是愿意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都要积极开展合作。
无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都有大量紧迫的工作要做。发掘内需潜力,就不能不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不加快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不能不致力于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由于各种工作千头万绪,科学规划就能纲举目张、有条不紊。高规格座谈会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规划编制的实施,我国经济将进入更富活力的崭新阶段。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