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政策重点 详情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政策重点

中宏国研 / 2020-07-30 18:00:16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政策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我国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将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十四五”时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重点包括:
 
(一)建设现代化防控体系。一是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二是建立疾病防控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单位与临床医疗机构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理顺新发传染病上报、确诊和发布的流程。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传染病寻找发生源头、监测危险因素、追踪流向等拓展了新途径,预测疾病的发展态势。三是加强学科综合交流互融,除医学领域的传染科、呼吸科、药学、影像学多学科的参与外,地理、环境、气象等学科已延伸至流行病学,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态势,要在病毒毒株、动物模型、检测试剂、疫苗研发、药物研发、生物安全防范等开展跨学科交流。四是借鉴国际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来不断充实新的认知,建设符合国情的、与国际合作的防控体系,为全人类安全尽到一个大国的责任。
 
(二)开展生命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三)强化医疗物资储备保障。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医疗物资保障是重要基础支撑。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部门协同,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要求,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根据医药物资储备物品种类(病人防护用品和设施、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和器械等)、可保存、生产速度的性能特点,评估生产能力形成应急储备预案。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同时完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加快资源整合和市场补充。
 
(四)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一是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公共卫生、临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二是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三是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持续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四是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
 
(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把整治城市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卫生死角治理,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三是以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治理为重点点,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工作,开展农村柴堆、粪堆、坑塘、河塘、沟渠等薄弱环节的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本文节选[中宏国研]“十四五”规划系列研究 第13期  【病毒、传染病与“十四五”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如果单位对报告有需求,可加微信咨询订阅。VX:chainzhangbo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