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王志发:“十四五”旅游产业的展望与思考 详情

王志发:“十四五”旅游产业的展望与思考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 2020-07-15 15:18:18
王志发:“十四五”旅游产业的展望与思考
王志发 国家旅游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我今天和大家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是“十四五”旅游产业的展望与思考。相信疫情过后,对于旅游业这样成长性、带动性非常强的支柱型产业,中央一定会对产业发展有更大的动作,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所以我们各级政府及全行业必须从解决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入手,推动“十四五”旅游业的优质发展。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围绕四部分内容展开
 
1、简要回顾“十三五”旅游业
 
2、“十四五”旅游业的形势和趋势分析
 
3、旅游基础业态和新业态分析
 
4、大力改善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推动“十四五”旅游业优质发展
 
简要回顾“十三五”旅游业
 
按照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六大基本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组数字。以下是截至2019年底的一组数据,一共是6项指标。
 
1、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达到规划期末指标的93.84%。
 
2、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达到规划期末指标96.67%。
 
3、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达到规划期末指标94.7%。
 
4、出境旅游人数1.55亿次,达到规模期末指标103.33%。
 
5、旅游综合贡献度达到规划期末指标90.08%。
 
6、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82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7万。
 
“十三五”前4年旅游业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
 
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旅游业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购物等贡献率不断提升,和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行业进一步融合,带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已经是综合产业,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这就是“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
 
“十四五”旅游业的形势和趋势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克服重大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这样一个时期。
 
就国内来讲,旅游业发展面临这样“五高”新形势。
 
1、高收入。“十四五”期间,我国从小康走向富裕的过渡时期。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按照稳定经济发展趋势,“十四五”末期人均GDP将达到1.5万美元。这将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1.2万美元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所以我们就进入了高收入经济体阶段。
 
2、高需求。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更加充分的休闲时间。这将带来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是消费内容上,从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二是消费品质上,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三是消费形态上,由物质型向服务型、精神文化型转变。
 
人民群众对旅游需求渴望得到进一步释放,尤其是文化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等等需求将成为持续的消费热点。
 
3、高科技。“十四五”期间,全球将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受国内外压力倒逼因素的影响,我国可望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源。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将进入应用区,形成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增长。科技发展将深刻而广泛的改变旅游业,成为驱动旅游业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因素。借助新的科技力量,打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构建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4、高融合。融合发展关键是融为一体,合为一体。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综合质量和效应。同时,旅游+也将不断引向深入,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发展动力。旅游新业态将加快发展。
 
5、高质量。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确定发展思路,制订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高速发展模式向优质旅游发展的阶段过渡。通过创新转型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这就是“十四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趋势都将产生相应的变化。
 
旅游基础业态和新业态分析
 
首先,基础业态,一共6个方面,基本上就是大家平时讲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这样的基本内容、基本业态。
 
1、景区,目前我国已经有各类景区3万多家,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互补的景区景点格局。从旅游投资来看,景区的投资占比最高,一直是旅游投资的热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过去数年间,景区景气指数一直是居于旅游业的首位。企业家对景区的经营信心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看好。
 
展望“十四五”,“十三五”期间景区类大投资、大项目可能会告一段落,“十四五”景区的重点将从投资转向经营和内容创新。经营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加剧景区的两极分化,出现强者愈强的趋势。
 
2、住宿,目前我们住宿体量非常大,固定资产投资经过十余年高速增长之后,增速开始放缓,质量和品质得到更多的关注。未来对已有土地资源和存量空间的优化利用将成为重点方向。一些企业尝试重新定义酒店,在住宿功能之外融入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教育、文创、购物、办公等功能,从而实现空间价值最大化利用。
 
新技术持续赋能住宿业升级,逐步会对酒店住宿业产生深远影响。
 
3、旅行服务。目前我们各类旅行服务商数量已增至近4万家,旅行社服务质量仍然有明显的改善空间。而旅游在线平台也经历了“十三五”期间爆发式、剧烈式的增长,以携程、同城、马蜂窝为代表的大平台建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定制旅游正在成为未来旅行服务业,促进旅游业高品质发展的成功探索和有效途径。“十四五”期间定制旅游将从大众定制迈向大规模定制,在分众和分层的基础上,为旅游者提供品质服务,将成为传统旅行社和OTA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4、旅游餐饮。餐饮正在从旅游消费中的辅助内容变成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像成都、重庆、杭州这样饮食文化发达的城市,美食已经成了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从下一步发展的情况看,除了一般的美食品尝以外,专题美食、乡村美食等特色美食以及美食节庆、美食制作、美食体验也将日益构成美食旅游的重要内容。
 
同时,旅游餐饮业表现出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趋势,比如很多地方推出了主题餐饮、演艺餐厅等等。
 
5、购物。购物是旅游消费当中最具潜力的项目之一,商业、物流、信息的发展,对旅游购物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纪念性、便携性对旅游商品的重要性有所减弱。而创意性、功能性、地标性的重要性得到强化。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知名度,有品质保障和价格优势的旅游商品,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6、娱乐。文化娱乐是具有较大弹性的旅游消费项目,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以主题公园、大型实景演出、大型剧场等为代表的文化娱乐项目投资增长很快,并构成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旅游演艺市场竞争也日益剧烈;另一方面社会化的文化娱乐场所将更多的进入旅游者的选项。
 
这是我们对传统的6个基础旅游业态的分析。
 
在重视这些传统性、基础性旅游业态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应该更多的研究和推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在这里,我列举了十大项。
 
1、乡村旅游。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历年中央1号文件均把乡村旅游视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已占我国旅游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板块。由于乡村旅游融入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等多个国家战略,所以乡村旅游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目前我们已经迎来乡村旅游+的时代,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手工业、乡村旅游+艺术、体育,乡村旅游+康养、乡村旅游+文创等等,形式多样、产品丰富,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我们仅以乡村民宿为例,疫情之前,我考察了浙江丽水、德清等地的民宿业。目前在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大型景区周边,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周边,民宿业蓬勃兴起,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
 
随着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举措的推进,乡村民宿将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业态,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成功的经验。
 
2、健康旅游。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健康旅游年增长率可以达到7.5%至9%。在各种旅游活动中,以健康为动机的旅游活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可能此次疫情之后,健康旅游会成为新的热点。尤其是休闲养生、度假康养、医疗旅游这样的业态将出现发展的热潮。
 
3、冰雪旅游。总书记“两山”理论之后,又指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冰雪旅游发展从政策提出到项目落地的实施,进入了投资驱动的黄金期。2017年、2018年,我国冰雪旅游项目出现立项高峰和建设启动的一个时期。预计到2020年以后,特别是进入“十四五”期间,我国冰雪旅游项目将进入大规模的营业期。预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4、夜间旅游。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当中没有指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夜间游览服务,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计划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的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目前,西安曲江新区夜间旅游业态已经非常成熟,极具示范意义。当然,各地也一定要强调差异化发展和规范化运营。
 
5、研学旅游。自2016年教育部、发改委和原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以来,我国参与研学旅游的人数迅速增长。有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研学旅游人数达到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研学旅游机构数量达1.2万家。随着人们对研学旅游的重视,预计“十四五”期间研学旅游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文馆旅游。国家文化公园是国民社会记忆的物质载体,民族精神培育的空间场所,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调查显示,2019年国庆节假期期间,有66%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有59%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有41%的游客参观了博物馆。文馆旅游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7、自驾车旅游。自2016年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增长的高速化。2018年全国自驾车旅游的人数达到35亿人次。
 
二是空间的集聚化。形成了若干经典的自驾车旅游线路。
 
三是运营的专业化。
 
四是类型的多样化。
 
自驾车旅游就当前来讲,在管理和服务上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是自驾车旅游市场会日益趋旺。
 
8、低空旅游。低空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各地的重视,从直升机观光到滑翔伞、热气球、无人机、航拍等等,各种低空旅游项目均有很大发展。目前制约低空旅游的主要因素包括空域管理、成本较高,以及市场有待成熟。这些因素在“十四五”期间可望得到有效克服。从而迎来低空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9、邮轮旅游,经过“十三五”以来的发展,邮轮旅游已经逐步走向大众市场,无论是邮轮的线路,邮轮港口还是邮轮服务,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的重要始发港和挂靠港,每年邮轮游客已经达到500万人次。“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稳定增长,邮轮产业布局将进一步深化。本土邮轮产业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0、旅游装备。旅游装备制造业是旅游业和制造业结合的重要产物,近年来在市场和投资双重驱动下,我国旅游装备制造在房车、游艇、大型游乐装备、户外运动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关键设备有待突破,比如现在索道、滑雪的设施设备等等。这些还大量的靠近口。“十四五”期间,我们在旅游装备制造自主化、品牌化方面可望有大的突破。
 
这是我们对“十四五”期间旅游产业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将发生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一些趋势性的变化,我们逐一做了一些分析。
 
大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推动“十四五”旅游业优质发展
 
在面对“十四五”旅游业这样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大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在我国旅游业仍然属于新兴产业,随着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由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大国。但是我们并不是旅游强国,粗放发展、粗放建设、粗放管理带来的结构问题、质量问题、机构问题,还都比较普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大众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消费价格高、旅游贵的问题有效解决,都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配套服务。
 
尤其是当前因为过去的新冠病毒疫情对旅游业这样的服务业影响是全面的、立体的、深度的冲击。有的企业倒闭,人员流失,这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或者说比较多、比较严重。
 
我相信疫情过后,对于旅游业这样成长性、带动性非常强的支柱型产业,中央一定会对产业发展有更大的动作,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所以我们各级政府及全行业必须从解决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入手,推动“十四五”旅游业的优质发展。
 
营造环境:
 
1、旅游交通
 
一是要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构建快进慢游,全域旅游的交通体系。有快速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用绿道、风景道等微交通形成慢游体系。
 
二是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联动、衔接,解决好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完善全国的汽车租赁网络。
 
三是改善交通服务。创新游客出行中的行李、购物等有形物品联程运输,更加方便游客出行,赋予高速公路服务区更多的功能,为自驾游、自助游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是加大交通产品的供给和创新,增开特色旅游专列,完善旅居车等旅游交通工具准行和管理政策
 
2、旅游金融
 
这也是带有瓶颈性的问题,应该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增加旅游信贷投放,创新旅游信贷服务,支持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开发适应多场景的旅游消费信贷产品。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信贷服务,支持旅游领域开展证券融资以及融资租赁服务。以旅游景区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完善入境旅游的支付解决方案,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文化旅游专业银行,切实改善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金融服务。
 
3、旅游科技
 
总的思路是以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为支撑。以为游客提供优质化服务为目标,结合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景区发展,从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旅游企业的数字化、游客活动的品质化、资源开发保护的科学化等角度,推进旅游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4、旅游治理
 
要持续实施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保护经营者、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平台,探索形成行业支持、社会认可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文明旅游的管控措施,特别是要结合新冠疫情的防控,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公共卫生等旅游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5、旅游人才
 
旅游人才队伍薄弱,从业人才技能、水平、素质偏低,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
 
一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旅游教育,切实解决多、散、弱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教育单位有2000多家,各种院校、各种教育单位2000多家,但是没有一所专门的旅游大学,而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多达7、8万人,我们应该从学科建设入手,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编选和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提升,使之真正符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力度。前几天我们参加了一次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与旅游大型企业人才培训方案的论证会,他们准备校企联合,采取开放式、复合式、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各类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我觉得这些做法都非常可取。我认为针对旅游行业的现状,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正在实施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三年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教育培训,把旅游产业大军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这样旅游产业实现质量发展、优质发展的目标才能看到希望,见到成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