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拐点,洗牌加速!“十四五”如何破局?
2020-04-24 13:54:23
以下文章来源于福卡智库 ,作者王德培
疫情之下,产业遭受重创,园区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3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4.5,为2012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国3月制造业PMI均现下滑、位于50荣枯线之下,服务业及综合PMI也不同程度下跌。
东盟3月制造业PMI指数仅为43.4、大降7.8个点,跌破50荣枯线;越南及印尼PMI也分别下跌7.1和6.6,均处于50荣枯线之下。
中国因企业复工复产加快 ,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重回枯荣线上方。
但随着疫情继续蔓延,外贸订单收缩的影响将使中国制造承压。
这种压力势必将传导到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这对原本就问题重重的园区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要知道,早在疫情之前,园区就已经面临过剩洗牌。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9年版)》审核结果显示,国家级开发园区有552家,省级开发园区有1991家。而1991家省级产业园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其中河北数量最多,为138家;山东和河南紧随其后,分别拥有136家、131家;此外,四川、湖南、江苏、广东的省级产业园数量均在100家以上。
在全球产业面临收缩之际,园区洗牌必将加快。
而近年来,在“一哄而上”的园区发展大潮中,众多园区发展还停留在过去的套路和思维模式上:一是土地开发思维,二是工业经济思维。
前者源于地方经营城市的旧习,政府有的是土地,开发早期只要靠卖地就能“吃饱”,但伴随开发饱和、土地越卖越少,土地出让金的急剧缩水已让土地财政无以为继。
后者在于让“地主”来搞工业,模块化、机械化地“按图索骥”、“招之即安”,全然不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加之,地方早已习惯行政规划,结果政府搭台自拉自唱,可舞台上若没有演员,地方手里的土地靠谁开发?“地主”手里再有房又靠谁来租?显然,开发区经营陷入了行政主导的线性窠臼。
实际上,工业园区及各类开发区已经走过了靠圈地就能开园(土地财政)的黄金期,更走过了生产就能销售的红利叠加期。疫情冲击下,园区变局更将加快演进。
那么未来它又将走向哪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