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业保持着第一大产业地位,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吸纳了农业及工业溢出的全部就业,是国民
经济的主引擎。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服务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增加值年均增长7.0%左右,到2025年占比可能达到57%,就业人数达到4.15亿,占比达到54%。“十四五”规划《纲要》集中在“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一章,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改革开放三个方面,提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此外,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如第5章中“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一节),生活性服务业与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密切相关(如第45章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节),在《纲要》的相应部分也对服务业发展有
政策部署。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自2013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服务业国家,规模仅次于美国。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相当于美国的40.1%,持续提升到2019年的44.6%。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着力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积极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5~201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25181元增加到38158元,名义增长了50%以上;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从6442元增加到9896元,增长了54%;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从42.4%上升到47.4%,吸纳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经营模式更新而形成的服务业,以及伴随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快速上升,现代服务业占比上升。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微信:chainzh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