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世界经济 > 印度经济短期挑战明显 财政赤字率或不得不升高 详情

印度经济短期挑战明显 财政赤字率或不得不升高

2022-06-27 14:36:22
印度总理莫迪日前对印度经济的表现持非常乐观的看法。6月22日,莫迪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表示,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7.5%,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到2025年,印度的数字经济将达1万亿美元。在基础设施领域,印度将投资1.5万亿美元建设国家管道基础设施。
 
但作为印度经济的主管部门,印度财政部却表现出罕见的谨慎。由印度财政部撰写的印度5月经济月度报告指出,尽管印度陷入滞胀的风险不大,从中期来看,印度宏观经济也无虞,但从短期来看,印度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小。这些挑战包括经常账户赤字率升高、卢比汇率贬值、财政赤字目标难以实现等。
 
印度财政部的谨慎看法可能更为贴近印度民众的切身体验。尽管高频经济数据,包括持续处于扩张状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屡创新高的月度商品和服务税(GST)、高速增长的出口等,显示印度经济基本面良好,但问题是,经济增长良好,并没有同步转化为就业的增长,不断上涨的物价使得民众对未来信心更趋下降。
 
首先是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并没有切实转化为就业岗位的大幅增加。印度日前对征兵办法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是新征士兵的服役期由原来的17年缩短为4年。这一新办法已经激起印度全国性的抗议。这一事件的核心关切其实就是普通民众的就业问题。失去了部队的就业渠道,印度未来的就业竞争将更趋激烈。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为解决就业问题,印度总理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总理审查了所有部门和部委的人力资源状况,并指示政府在未来18个月内,以任务模式招募100万人。”但这一就业模式能否持续,还需看印度政府的财政状况。目前来看,问题不小。
 
其次,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削弱了民众的购买力。印度央行6月会议纪要显示,高通胀已经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基本的生活物资在涨价,而且企业的投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形下,印度居民的消费预期和企业家的投资均严重不乐观。印度央行5月对13个主要城市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印度民众对未来一年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物价水平、收入情况的预期明显变差,其中对未来一年的经济状况和就业状况预期大跌。由于投入成本的上升,企业家的投资显得非常犹豫。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之一的Michael Debabrata Patra指出,如果放任现阶段的通胀不管,印度此前好不容易获得的增长动力将受到侵蚀。印度的经验表明,通胀超过6%将对印度经济增长有害。同时,高通胀也使得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受到影响,企业家担心价格上涨影响到后期的需求。此外,印度的高通胀将导致资本抓紧流出印度市场。
 
因此,更为现实地来看,印度经济面临的短期挑战确实不小。这些挑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印度经常账户赤字率不断上升。由于印度80%以上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上涨使得印度的贸易逆差大幅扩大。印度商工部的数据显示,5月,印度出口达3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0.55%,进口达632.2亿美元,同比增长62.83%。印度进口增速大大快于出口增速的结果就是,印度5月贸易逆差扩大至242.9亿美元。印度贸易逆差的扩大使得印度经常账户赤字率上升。2021-22财年,印度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例扩大至1.2%。摩根士丹利预测,由于原油价格上涨,本财年印度经常账户赤字率可能上升至3.3%,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印度卢比汇率持续贬值。印度经常赤字率的上升,使得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受压,并持续下跌。24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触及历史最低位:78.38卢比兑1美元。从年初至今,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5%左右。业内人士预计,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还将进一步走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达到80-81卢比兑1美元。
 
外汇储备持续下跌。为维持卢比兑美元汇率的稳定,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央行加大了市场干涉力度,买进卢比并卖出美元,这使得近段时间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持续下跌。印度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印度央行外汇储备降至5905.88亿美元。相比此前一周,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了58.70亿美元。业内预计,随着卢比兑美元汇率的进一步下跌,印度央行可能还会继续干预外汇市场,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因此也可能进一步处于下跌之中。
 
印度的财政赤字目标难以实现。印度财政部在制定本财年的预算安排时,预设本财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6.4%,低于上个财年的6.7%。但由于通胀高企,印度财政部削减了汽柴油的消费税,下调了食用油的进口关税,这些措施至少导致年度财政收入减少1万亿卢比,印度因而难以实现本财年的赤字目标。业内预计,印度本财年的财政赤字率或与上个财年的赤字率持平,也是6.7%。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