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点:全球贸易保持复苏势头
人民日报 / 2021-05-28 16:44:31
核心阅读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强劲复苏,贸易额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也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专家分析,得益于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抗疫相关产品需求强劲等因素,全球贸易将持续稳步复苏。特别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疫情防控期间展现韧性,成为促进全球贸易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最新一期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0%,其中货物贸易增长强劲,服务贸易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报告预计,第二季度全球贸易将达6.6万亿美元,比去年的低点高31%,全球贸易全年将同比增长16%。专家认为,今年全球贸易将持续稳定增长,但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贸易整体表现强于预期
参与报告起草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学家亚历山德罗·尼奇塔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贸易基本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3%。
具体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从2020年秋季开始复苏。不过,受疫情影响,去年贸易额基数较低,全球贸易恢复速度较快,但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额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中国、印度和南非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贸易表现相对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从地区看,大多数经济体贸易进口都出现增长,但出口主要依靠东亚地区拉动,凸显东亚地区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尤其是南南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今年一季度,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8%和22%,发达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2%和7%。南南贸易同比增长20%,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7%。
从产品类别看,矿石产品、办公设备、通信设备等需求持续反弹,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42%、38%、37%,这些产品的贸易量较2019年第一季度也有较高增长。此外,机械设备、服装、医疗产品等贸易也增长较快。
在许多国家,由于居家隔离政策实施,员工在家办公,学生远程上课,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销售火爆。在欧洲,公共交通受限,短途出行需求上升,自行车销售成倍增长。
多重因素助力贸易回升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全球贸易继续增长有赖于贸易限制措施减少,商品价格呈积极趋势,宏观经济和财政支撑保持一定力度等。但是全球贸易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贸易复苏不平衡的趋势仍将持续,东亚地区及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仍然强劲,一些国家贸易则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奥斯卡·吉内亚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贸易呈现积极复苏势头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走上复苏轨道,拉动全球贸易强劲复苏;其次,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整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对当前及疫后各国贸易往来的支撑更加明显;最后,疫情防控期间,全球对抗疫物资需求持续增加,电子产品、居家办公用品等需求旺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主要经济体财政支持、疫苗接种加快将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发达国家耐用品消费回升,新兴市场国家供应链恢复,国际贸易持续复苏。
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疫情对全球价值链带来不确定性,促使一些细分环节规模减小,生产环节更加接近消费市场。此外,政治因素、国际多边贸易机制存在挑战等也可能成为限制贸易增长的风险。
中国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动力源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20年全球贸易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展现了韧性,主要得益于东亚地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率先控制疫情,迅速复工复产,满足全球对抗疫物资的巨大需求,预计东亚贸易表现将持续向好。2020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2021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一大动力源,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也将从中受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6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8.5%。作为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7.6%、32.1%、50.3%和16.2%。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24.8%。
来自中国的需求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机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泰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中泰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表现强劲,再次证明中国经济是带动世界经济前进的强大动力,凸显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泰国与中国、东盟与中国蓬勃发展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英国对防疫物品、电子产品需求增加,助推了英国从中国的进口贸易额增长。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在欧盟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中国是唯一实现贸易双向增长的国家。
(本报布鲁塞尔、雅加达、北京5月27日电)来源:人民日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