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差异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1-04-12 23:44:2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相较1月上调了0.5个百分点,而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4%。2021年,中国经济将有更好表现,但全球经济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经济表现出色
报告称,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目前,各国和各领域的经济复苏存在差异。全球经济前景不仅取决于各国抗疫结果,也取决于各国经济政策对冲疫情的博弈效果。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伦·戴安(Karen Dynan)认为,近期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测较之前更为乐观,原因是疫苗开发和接种速度快于预期,各国财政支持也强于预期。因此,2021年和2022年,全球将迎来各项经济活动的大幅回升。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主管托拜厄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看来,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3%,预计到2021年底将增长8.4%,2022年将取得5.6%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没有世界其他国家严重。
阿德里安将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对比。他认为,中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在2020年中已回归正常水平,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中国采取了比其他国家更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这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这是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遭受重大考验,但中国的表现非常值得称赞。
各国经济复苏不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6.4%,2022年将增长3.5%。联邦政府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加速接种疫苗也开始让更多的美国人回到餐馆、酒吧、商店和机场。欧元区19个成员国2021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4.4%,2022年将达到3.8%。预计日本2021年的经济增速为3.3%,2022年为2.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表示,摆脱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途径日益清晰,但各国经济复苏的情形可能是不平衡的。美国经济的更快复苏意味着,美元利率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上升,并使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投资者撤出一些受重创、负债累累的新兴市场。在那些负担不起大规模政府刺激计划以及依赖旅游业的贫穷国家,经济的反弹速度会比较缓慢。公共卫生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害正在逆转全球减贫成果,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前的数据相比,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可能增加了9500万人。而且,疫情加速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工作岗位将不复存在,但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机遇。
在戴安看来,各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财政政策、疫苗接种率和潜在因素将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率。美国将成为发达经济体中增速较快的国家,而中国和印度将在新兴经济体复苏中名列前茅。戴安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欧洲的部分原因是前者有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欧洲的财政应对措施力度较小。日本禁止海外游客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决定将阻碍其经济复苏,英国也将继续受到脱欧过渡期的拖累。中国能在大型新兴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于2020年就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而疫情在2020年对中国只造成了间接影响。巴西是唯一一个可能在2021年出现衰退的主要经济体,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继续蔓延已经让该国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并对经济造成了沉重压力。
全球经济依旧面临多重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经济反弹将逐渐失去动力,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略高于3%的增长水平。许多国家将再次遇到疫情前面临的发展难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
报告称,两年后,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至3.3%,这反映了对供应链及其发展潜力的预期损害,也包括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增长放缓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依赖旅游业和商品出口的国家以及政策应对空间有限的国家来说,它们中有许多是在财政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下进入疫情的,缺乏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为,在全球疫情中,低收入人群的损失更为严重。其中,年轻人、妇女、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劳动者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受到的冲击最大,收入不平等显著加剧。此外,疫情引发的教育不平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收入不平等。
就美国经济而言,戴安认为,目前,美国的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家庭,在劳动力市场完全复苏之前,这些人不会享受到经济复苏带来的红利。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不能排除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届时可能出现长期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场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记者 闫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