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欧关系在“后疫情时代”按下加速键
人民网 / 2020-09-16 11:32:55
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会晤。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灾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遭遇逆风的背景下,高层战略引领为中欧加速走出疫情阴霾、规划双边关系未来指明方向。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团结协作也将为世界经济恢复、国际体系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此次会晤达成多项共识,中德欧领导人一致同意深化互信,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欧双方宣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认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目标,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事实证明,疫情虽暂时阻隔了面对面交流往来,却并未阻碍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合作,携手化解难题。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意义和全球影响得到进一步彰显。
中欧是维护多边主义的“顶梁柱”。一直以来,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欧在许多问题上立场相近,均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欧为达成、维护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共同付出巨大努力,以实际行动力挺多边主义。疫情告诉我们,当今世界既不可能“一超独霸”,也不存在“两极并行”,世界大事和全球挑战需要各国协商,携手应对,弘扬多边主义大义,抵制单边主义私利,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势在必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以邻为壑损人不利己。
中欧是推进世界繁荣的“双引擎”。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欧盟是最大发达国家联合体,双方人口总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约占三分之一,去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中欧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地位举足轻重。建交45年来,双方合作互利共赢,普惠世界,堪称典范。中国欧盟商会6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欧盟企业表示中国仍然是其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着眼于“后疫情时代”,中欧更应适应世情民意,致力于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和交流互鉴,不为分歧“浮云遮眼”。这不仅符合各自根本和长远利益,更承载着对全球经济实现复苏,走向繁荣的使命与担当。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欧在投资协定谈判、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方面合作将实现更大突破,共同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成功故事。
中欧是团结抗击疫情的“好伙伴”。疫情期间,中欧双方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中国疫情严峻时刻,欧洲多国向中国捐赠抗疫物资。疫情肆虐欧洲时,中国也筹集物资驰援并派出抗疫专家组。双方在建立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疫苗研发及临床试验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团结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中欧在双多边层面继续保持密切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将为推动世界早日走出危机,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注入更多动力。
的确,中欧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双方并非制度性竞争对手。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只要双方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把握好合作发展的主流,以对话化解误解,以发展破除难题,就一定能实现中欧两大市场、两方资源更好联通,一定能架设连接两大力量、两大文明的桥梁,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中欧合作更加强劲。(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