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复工复产为世界经济带来曙光
经济日报 / 2020-04-24 14:39:45
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刊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系列评论文章,称中国境内疫情已得到完全控制,有序复工复产、商业活动恢复取得实际效果,经济走向复苏,给仍在疫情大流行阴霾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曙光。
评论称,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此前因武汉疫情陷入“封锁”的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情况下率先解封,给世界经济逐步恢复注入了积极稳定的因素,中国在“后疫情”时期采取的经济恢复和阻止疫情反弹政策措施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正在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8%的萎缩中逐步复苏。近期,煤炭等能源消费回升,上海等一线城市商业活动和居民消费逐步恢复,显示中国经济已进入触底回升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将加大政策力度,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包括提高公共开支、发行特别国债等,并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扩大内需。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出台。此外,在美、欧等国家央行大幅降低利率,并大幅扩大央行资产购买规模应对疫情带来信贷紧缩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只降低了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利率。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中国央行仍有充足的“弹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评论认为,全球市场对中国出台更多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使经济平稳复苏表示欢迎。当前,世界经济已经陷入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甚至堪比“大萧条”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果断采取了大规模刺激措施,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了衰退泥潭。如今,中国是首个战胜疫情并成功走向复苏的大规模经济体,欧美等国疫情扩散尚未迎来拐点,“封城”措施解除仍需时间,中国经济复苏和经济支持政策的外溢效应将带动世界经济尽早走出颓势。在全球联合抗疫的紧要关头,美国甩手退出,停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欧洲国家自己疲于应对,世界此时需要中国的支持。
评论还称,疫情全球大流行催生了“逆全球化”论调。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错误地认为疫情会成为外企撤离中国、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催化剂,疫情过后,外资企业将不再看重中国的劳动力、技术和市场。但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不仅将使全球供应链得到尽快恢复,也将使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企业考虑寻找替代供应链或者为产品寻找新市场时,他们会发现,现在只有中国市场是正常运转的,美欧市场还处于“封闭”状态。出于对经济成本的考虑和企业收益前景预期,外资企业响应本国一些政客“撤离”中国的政治口号是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从在中国拥有生产电热水壶生产线的英国制造企业Strix,到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企业,日本汽车厂商,再到美国食品快餐巨头,中国市场都至关重要。文章还引用Strix首席执行官马克·巴特利特的观点称,得益于应对非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的经验,中国在抗疫中表现得非常规范和有纪律,这有助于企业复工复产。中国作为企业的主要客户市场恢复正常,使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一片哀鸣中看到了机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