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详情

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网 / 2022-10-11 10:25:56
 
十年来,中国经济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有力抵御国内外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经济实力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这是在十年里相继登上六个10万亿元级“台阶”实现的:2014、2016、2017、2018、2020年,GDP相继跨越60、70、80、90、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随着“台阶”的不断攀升,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十年来,我国的人均GDP也实现了新突破。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我国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制造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74.3%,2013-2021年年均增长6.4%。2013-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6%、9.2%,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8、2.4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量增质升。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1.0万亿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90.7%,2013-2021年年均增长7.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3%,提高7.8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3.5万亿元、13.3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十年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我国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出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此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修订完善,已经发布四版。最新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事项已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117项。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权利人、创新者护航。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61分(百分制),较2020年提高0.56分,相较于调查启动之初(2012年)和“十三五”初期(2016年)分别提高了16.92分和8.23分。
 
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过去10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
 
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
 
十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
 
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年宏观税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过去十年,我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
 
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由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来影响LPR,然后再影响贷款利率。逐步健全了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