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 实录
国新办 / 2022-07-15 12:16:35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惯例,我先通报一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明确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450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31亿元,下降0.4%。
二、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0%。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19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8.2%、3.8%、0.7%,禽肉产量下降0.8%;牛奶产量增长8.4%,禽蛋产量增长3.5%。二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6%,其中猪肉增长2.4%。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057万头,同比下降1.9%,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277万头;生猪出栏36587万头,增长8.4%。
三、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1%;私营企业增长4.0%。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19.8%。
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5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7%;6月份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4%。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上升1.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亿元,同比增长1.0%。
四、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5.5%。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5月份降幅收窄至5.1%;6月份由降转升,增长1.3%。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比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
五、市场销售有所改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降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706亿元,下降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726亿元,下降0.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90392亿元,增长0.1%;餐饮收入20040亿元,下降7.7%。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8.2%。全国网上零售额63007亿元,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493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5月份降幅收窄至6.7%;6月份由降转升,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0.53%。
六、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民间投资增长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8%、12.6%。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8%、28.0%;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3.6%、12.4%。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4.5%、10.0%。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其中,4月份增长1.8%,5月份增速加快至4.6%,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至5.6%。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95%。
七、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9802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17亿元,增长13.2%;进口86605亿元,增长4.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4812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3.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2%,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6%,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4.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1%。6月份,进出口总额37657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22079亿元,增长22.0%;进口15578亿元,增长4.8%。
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持续回落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4%,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3.2%,粮食价格上涨2.4%,鲜果价格上涨12.0%,鲜菜价格上涨8.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0%。二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4、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均上涨2.1%;6月份同比上涨2.5%,环比持平。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7%,二季度同比上涨6.8%。其中,4、5月份同比分别上涨8.0%、6.4%;6月份同比上涨6.1%,环比持平。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二季度同比上涨9.5%。其中,4、5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0.8%、9.1%;6月份同比上涨8.5%,环比上涨0.2%。
九、就业形势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5.8%。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6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5.9%、5.5%。6月份,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3%、4.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124万人。
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3元,同比名义增长3.6%,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同比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4.2%。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4.7%、3.2%、5.2%、5.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560元,同比名义增长4.5%。
总的来看,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谢谢。
答记者问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看到二季度因为遭受疫情冲击严重,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请问您对此怎么看?下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恢复?
付凌晖:
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在4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条件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保证了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4%。工业和投资持续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
第二,从月度来看,5月份以来经济逐步回升。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月份经济止住4月份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从需求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长22%,比上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从地区看,6月份,31个省区市中,21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占67.7%;30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占96.8%。
第三,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回落。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8%。从月度看,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6月份连续下降。5月份下降到5.9%,6月份降至5.5%。从6月份来看,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下降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从月度看,4、5月份CPI同比均上涨2.1%,6月份上涨2.5%,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水平。6月份美国、欧元区CPI同比分别上涨9.1%和8.6%。
第四,外贸较好外储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二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1%,保持较快增长。从月度看,4、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0.1%和9.6%;6月增速加快至14.3%。外储总体平稳,二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第五,产业升级态势持续。新产业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8.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二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6%和5.9%,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总的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下阶段,尽管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变化,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走势?
付凌晖: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的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2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4月份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5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4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这是在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二是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扩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三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5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4.5%,和1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快于全部收入0.9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6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3%,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6。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还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路透社记者:
想问一下,我们上半年经济增长是2.5%,距今年全年5.5%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下半年您觉得复苏的态势会是怎么样?我们是不是会出台一些新的稳增长的措施,尤其在提振消费和民间投资方面加大一些力度?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来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比4月份加快9.4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14.3%,比5月份进一步加快了4.8个百分点。
第三,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6月份,制造业PMI重回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5.2%,表明制造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恢复,服务业有望进一步改善。6月份,服务业PMI已经升至54.3%,重返扩张区间,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61%,连续两个月回升。从交通物流看,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6月份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7%,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
第四,创新发展增动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GDP增速7.2个百分点。
第五,宏观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3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落实,6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强化部署,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从经济运行近期情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著回升,物流人流更加畅通,企业预期信心逐步改善,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发力。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犹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还要付出不懈努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上半年部分地区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目前恢复情况如何?另外,请问从整体来看,我国地区经济的运行状况如何?您如何来评价?
付凌晖:
今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对部分地区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影响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会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的趋势。从上半年特别是从二季度情况来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显效,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加快恢复。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
第一,从二季度来看,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从增长来看,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83.9%。从就业来看,二季度19个省(区、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
第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和2%,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是快于东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7.3%,快于东部地区5.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和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和3.5个百分点。
第三,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较大。疫情冲击下,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水平短期升高。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2.5%和7.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第四,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上个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增长5.5%,上个月为下降1.5%。从就业来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和0.8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总的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下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们看到今天报告当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月份实现了3.9%的增长,根据我个人的估算,其实很多产品的指标都出现了下滑。我想知道,这个3.9%的指标到底是怎么实现和达成的?
付凌晖: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4月份工业生产有所下降,5月份由降转升,6月份增速明显加快。从工业产品产量和增加值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6月份汽车行业的生产明显回升。前期受疫情冲击影响,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从近期来看,随着上海等地区的经济在逐步恢复,汽车行业的生产增长加速,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增加值情况来看,都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对于整个6月份工业生产的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您刚才谈到部分产品有下滑的情况,我们统计的500多种产品整体面还是保持增长。所以从总体来看,6月份工业生产回升;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回升比较明显,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回升,对于整个工业增长的带动是比较突出的。其他行业随着经济恢复,对整个工业增长也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16-24岁青年人调查失业率创下新高,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当前青年人就业的情况?发言人对下阶段就业形势有何预判?今年全年能否完成1100万人以上就业目标?
付凌晖: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总的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各项稳就业政策逐步落实,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的趋势得到了扭转。我们看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从5月份开始,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进一步降至5.5%。从二季度情况看,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主体人群就业总体稳定。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4月份虽有所升高,但是升幅明显低于总体失业率水平。6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接近2021年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群体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以个体户和灵活就业的居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受疫情冲击影响,4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升至6.6%,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助企稳岗措施发力,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明显改善。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降至6.2%,6月份降至5.3%,低于整体失业率水平。
三是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9.3%,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总的看,随着经济恢复,稳就业政策显效,二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是青年人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较突出,必须持续抓好稳就业工作,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要进一步落实稳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出现好转,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6月份水泥产量依然呈现12.9%的下降,沥青的开工率也呈现相对历史低位,请问怎么理解这样一种反差?对于未来的基建投资有怎样的预计?谢谢。
付凌晖:
今年以来,大家对投资及相关投资产品的关注是比较高的。近年以来,我国投资从三大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是最快的,上半年增速超过10%。制造业当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超过20%。从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产业发展在逐步升级,对于产业升级相关产品的带动是比较明显的。相反,一些传统行业的投资增长逐步趋缓。随着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发展高质量持续推进和创新持续发展,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相关产品的带动是在增强的。所以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尽管今年以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是产业发展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从这些情况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是多少?您如何看待下半年的经济恢复对实现全年5.5%GDP增长目标的可能性?
付凌晖:
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5%-6%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5%-6%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条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但是和发达国家4万美元以上的人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潜在水平的难度在加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要付出艰苦努力。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下阶段,要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界面新闻记者:
6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近两年新高,随着猪周期上行的开启,请问发言人下半年的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付凌晖:
今年以来,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2.2%。从二季度来看,CPI涨幅总体平稳,同比上涨2.3%。从月度看,4、5月份均同比上涨2.1%,6月份上涨2.5%,从二季度来看,CPI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二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3%,一季度为下降3.1%。主要是受鲜果、鲜菜、鸡蛋、粮食价格涨幅扩大和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其中,二季度猪肉价格下降2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0.5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二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部分能源价格上涨较多,二季度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和32.8%。
三是服务价格涨幅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需求偏弱,拉低了服务价格的涨幅。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旅游等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从6月份来看,CPI同比上涨2.5%,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上年基数走低影响。6月份2.5%的同比涨幅当中,翘尾因素影响约1.2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1.3个百分点,和上月持平。从结构来看,食品同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降幅收窄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17.4%,扩大2.7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汽柴油价格上涨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求总体稳定。
从国际范围看,我国CPI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夏粮生产比上年增长了1%,保障了CPI总体稳定。物价形势的稳定,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也有利于民生改善。
关于大家关心的猪肉价格上行会不会影响CPI整体涨幅,总的来看影响有限。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前期压栏大猪会陆续出栏,有利于增加猪肉供给。加之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稳定供求关系,将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下阶段,进入汛期后,部分地区鲜活商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澎湃新闻记者:
您刚才提到了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6月份继续加速。当前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复工复产情况?对下半年及全年的工业经济恢复情况作什么预判?
付凌晖:
上半年受国际国内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月度同比增速4月份出现了下降,但是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显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措施发力,5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回升。从上半年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从二季度来看,工业生产止住了下滑势头,实现了由降转升。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4月份下降2.9%,5月份增长0.7%,6月份进一步加快到了3.9%,企稳回升的态势比较明显。主要的表现为:
一是采矿业保持了较快增长。能源保供稳价持续推进,相关行业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了采矿业增加值的增长。二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势不减。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工业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表现出较强韧性。
三是工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强,国际竞争力较强,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2%,其中6月份增长15.1%,比上月加快4个百分点。
四是中西部工业生产总体稳定。二季度,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支撑了工业生产。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6%,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6月份看,随着稳增长一系列措施显效,工业生产回升明显。一是多数行业和地区回升。6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速比上月回升,占65.9%。31个省(区、市)中,21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升,占67.7%。二是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随着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打通,汽车行业生产大幅回升,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6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6.2%,上月为下降7%。三是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恢复。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和6.3%,上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
这些情况表明,工业生产稳步恢复,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逐步消退,生产运转加快改善,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有利于工业发展质量提升。但也要看到,目前工业产销衔接不畅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企业困难较多,稳定工业经济仍需要持续努力。下阶段,要落实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强化物流保通保畅,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4月份,我国社零总额同比增速达到今年上半年以来的低点,此后,5月、6月出现反弹趋势,这是否意味着今年消费V字型的拐点已经过去?消费的迅速反弹是否与多地启动消费券短期刺激有关?国家统计局如何预判下半年的消费趋势?谢谢。
付凌晖:
大家对消费问题比较关注。今年以来,多方面因素导致消费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上半年,受疫情多发散发冲击影响,市场销售出现下滑,特别是服务消费回落比较明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但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显效,市场销售稳步回升。5月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市场销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和8.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
二是网上零售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9%。
三是服务消费下降。受疫情冲击影响,服务消费下降明显。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7%,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也有所减少。
从6月份情况看,国内市场销售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是多数商品零售增速回升。6月份18类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近九成商品零售额类值增速比上月回升,其中穿类和用类商品类值增速回升明显,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了8.1%和6.6%。
二是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明显。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政策出台落地,促进了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改善。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9%和3.2%,比上月明显回升,拉动当月社零增速超过1.5个百分点。
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随着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带动服务消费好转,6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降幅比上月收窄17.1个百分点。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恢复程度明显好于“五一”假期。
四是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消费出现较快回升。6月份,上海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1%,但降幅比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吉林增长5.5%,上月为下降1.5%。
总的看,5月份以来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加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稳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我国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