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能否牛年大吉?
国是直通车 / 2021-02-12 19:01:52
新年到!犹记得上一个春节假期,人们因刚刚暴发的新冠疫情揪心不已,同时也为中国经济会受到何种影响而感到忐忑。
一年过去,尽管全球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率先摆脱疫情影响,成功实现复苏。
如今又是一个春节假期,关心中国经济的人们正思考另一个问题: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能否延续这一强劲反弹势头,牛年大吉?
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经济
从近期多家权威机构的预测来看,进入牛年后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牛气冲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1%,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增长动能。
世界银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7.9%。同时,在中国的带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在新一年将增长5%,高于此前预测的4.6%。
在中国做生意的外资企业更加实在,他们“用脚投票”,表达了继续扎根以及加码中国市场的意愿。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日前发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德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市场,77%的德国公司认为2021年其中国市场的业务将明显好于其他市场,72%的受访企业计划进一步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
例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llenstein))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中国在切实履行改革开放承诺,大众也会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力度,利用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对中国市场进行进一步探索。
对中国市场舍不得且离不开的当然不只德国企业。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约82%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未来3年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近七成日本企业依然对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抱有高度期待。
中国经济为何如此值得看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是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向好。如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都比2019年四季度同期水平高。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从去年四季度来看基本恢复常态,2021年会延续这种发展态势。
二是中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尽管目前疫情没有完全消除,存在散点多发状态,但各方普遍认为今年疫情影响将明显低于上年。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抗击疫情的经验,对相关行业尤其是一些接触性服务业形成利好。
三是当前国际形势好转。几大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在低基数基础上的复苏都给出了积极判断。世界经济在复苏,尤其一些国家的刺激政策不会很快退出,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外部需求构成积极支撑。
在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2020年中国经济供给端复苏领先于需求端。展望未来,收入回暖带动消费内生动力增强,为2021年经济反弹蓄势。
他举例说,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增速已经反弹至7.1%,接近疫情之前水平。此外,前期多地对特定困难居民定向支持的加大亦有助于缓解疫后收入差距扩大拖累消费的局面。整体来看,预期2021中国经济疫后复苏或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
仍需居安思危
但各方看好并不代表高枕无忧。中国经济要想一牛到底,还得居安思危。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直言,总体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不大,因为2020年增速基数较低。但今年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比如财政、金融方面去年出台了很多史无前例的政策,一些潜在问题可能会逐渐暴露。
他认为,2021年总体上还属于疫情冲击修复期。即使经济增速超过6%,高于2019年的水平,也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走出疫情。疫情对生产力的破坏虽然不大,但对消费力、就业质量和投资信心的影响巨大,不是一年就能恢复过来的。
加之疫情本身还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杨伟民说,不能仅看今年经济增速超过去年就认为形势较好。“我们应该乐观,但是不能盲目乐观。”
事实上,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提醒: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在此情况下,盛来运强调,除了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外,今年中国经济还有两风险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实体经济困难还没有根本改观,尤其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去年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长15.1%,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资金压力较大。
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没有根本缓解。从2020年情况看,无论从投资层面还是消费层面都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例如去年民间投资增速比较低,只有1.0%,比平均投资增速低1.9个百分点。从消费领域讲,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3.9%,是主要宏观指标中唯一一个没有转正的。“综合来看,虽然中国经济在稳定复苏,但基础还不牢固。”
为牛年的中国经济打牢基础,政策该如何发力?
杨伟民提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总体要求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其中“可持续性”第一次提出,有深刻含义。这意味着官方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但力度要减小。
此外,“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的要求也和持续性密切相关。杨伟民称,一方面,“转弯”不能太急、太大,影响经济恢复。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时间和状况,把握好政策时序、力度和效果,尽可能让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减少负面效果。
他特别提及,在稳增长压力不大的时候,要集中力量去推进改革创新,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今年将是一些重大改革的重要时间窗口。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