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聚焦 治理智慧释放中国经济磅礴动能 详情

聚焦 治理智慧释放中国经济磅礴动能

经济参考报 / 2019-10-30 14:18:11
 
  这是一场从计划到市场的伟大实践;
 
  这是国家治理能力在经济社会领域的集中体现;
 
  这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智慧;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重大成果;
 
  在摸索和实践中,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砥砺前行,迸发出澎湃的经济活力。在坚持和完善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不断显现,创造了世界经济史光芒四射的奇迹。并将以不竭的前进动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耀眼的新的历史。
 
  经济成就凸显制度优势
 
  金秋北京,“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一组中国桥梁的变迁,令人回味。
 
  62年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刻下鲜明的时代印记。
 
  2018年,“伶仃洋上飞‘彩虹’”,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开通,成为世界交通建设史上的新标杆,有力印证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中国桥梁的时代巨变,映射出我国综合国力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以其显著定力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1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年均贡献率提升至28.1%。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中国经济依然亮眼,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既实现了“稳”,又取得了“进”。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继续领跑全球经济。“中国人对自身的发展模式更加自信。”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是写到。
 
  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翼”展翅。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比翼齐飞。
 
  ——公有制经济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基石。
 
  1978年至2018年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9%和10.3%;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1978年的247.1倍和130倍,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国民营经济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83亿美元,规模为1983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5.4%。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连续27年成为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今天,中国正致力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迈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探索中,我国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从1978年的3%上升到近98%;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功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厚积薄发。
 
  这一系列伟大成就,其背后宏伟广阔的时代背景,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及其推动的经济大发展和大转型。
 
  这一系列伟大成就,是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市场经济有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这一系列伟大成就,彰显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独特制度优势: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了经济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使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保障市场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程度上激发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并重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究其根本,是因为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高举改革旗帜,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度计划表,只有薄薄几页纸,为数不多的约束性指标,集中在民生和环保领域。
 
  回望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部门拨原料、下指标,企业是车间,生产后统一调配。“小到一个车间的螺母,都要列明计划生产的数量,当时办公室里各类计划要堆到天花板。”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回忆说。
 
  一份年度计划表的嬗变,折射出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的艰难求索。
 
  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东欧国家尝试了很多改革,都无法破除计划经济低效率的弊端,无法解决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统一问题。
 
  中国经济“怎么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从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和推进逻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划出具有中国特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中国担当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轨迹——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条改革开放的正确之路上,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发挥制度优势中更好发展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多轮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紧紧围绕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持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目前,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超过了40%,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压减了三分之一以上,取消、减征、减免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超过1000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
 
  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跃升至31位,较去年再提升15个位次,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这是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生动注脚。
 
  健全的治理体系和有效的治理能力,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统一、竞争、高效、规模宏大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前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在经济层面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向共同富裕大步迈进
 
  辉煌成就见证昨天的奋斗足迹,更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满满获得感,彰显改革含金量。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1956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853元,名义增长224.1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8.5倍,年均实际增长5.6%。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末的1660万人,连续六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这必将创造中国新时代的发展奇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纵观全球,在主要经济体中,能够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绝大多数居民享受到发展成果的国家凤毛麟角,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甚至出现家庭收入增长停滞不前、两极分化加剧的局面。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行至中流,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发展理念上的变革和再塑成为必然。凝聚着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接续思考和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日益成型。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逐步绘就。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驱动模式转变,一幅现代经济支撑体系蓝图全面展开。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积蓄发展磅礴动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厚植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焕发强大生命力、保持长久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动力,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记者张超文李佳鹏孙韶华吴黎华)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