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探讨城市经济转型与产业生态链打造
新浪财经 / 2019-09-25 09:43:37
图
首先要说一下探讨这个话题的基本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虽然已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未来的增长空间还相当可观。在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紧密结合市场化、信息化。从城市经济概念这个视角看,可以按照全球经验总结一下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如果说按照过去陆续发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来看,我们已上升到59%这个位置,居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后半段,然而这几年从中央到有关部门,已经把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城镇化率指标放在首位,那就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这才是没有水份的城镇化率。
如把这两个指标中和一下,我有一个粗线条的判断,中国现在实际只处于城镇化率变化曲线中间位置,充其量也就是50%的真实水平。之前几十年,城镇人口中所包含的常住人口里面,有将近3亿人仍然被称为农民工,他们早已从事城镇非农方面的有关工作,但户籍却还在农村,本人和家庭成员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待遇上是受歧视的,没有做到均等化。实际城镇化率如果按照50%左右来判断的话,我国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间位置——这是关于我们未来仍然有相当高成长性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
在城市经济概念上,确实有其共性。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要看到中心区域的“规模经济”,是一个必然要产生影响力、辐射力的城市功能的体现。很多人口、生产经营活动、社会活动,聚集在这个区域,这可称为城市、城镇的共性。同时又必然有不同的个性,即差异化的特点。除了不同的中心定位、开发政策规划、交通体系、功能区分离等必然有所区别之外,在产业经济概念上的个性,也往往十分鲜明。北京显然有独特的政治中心地位,同时又必须优化疏解非核心功能,现在还是要求城市发展为科创中心,但是又不要求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产业中心,另外还必然显示其金融中心意义。上海在大家印象里是中国老工业基地,这些年非常强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地位。深圳是信息新经济高科技带出整个产业集群的城市,被中央给予厚望,将要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广州、杭州、南京,无一不具有类似的这种差异化特征。南京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故都故事,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魅力所在,这些年还有升级建设产业集群包括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态势。
城市的转型都是在追求升级版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转型中的共性取向。第一,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必须按照高水平的“规划先行,多规合一”这样的前提,发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可一概而论,各个城市要做定制化设计。再有第三,必须重点做好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供给,各个城市怎么更好地改善民生,也要定制化设计。而不同城市经济转型中,对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特点的要求,综合在一起,是城市内部要素结合要充分升华,要让这样的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再来说说转型中的个性。个性处理,显然首先需有独特功能的认定,比如说政治中心,全国就只有北京,但是又说要有一个副中心,已定位为雄安新区。而南京过去民国时曾经是政治中心,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上海除产业集群外,有深水港,有得天独厚的航运业发展空间,支撑它的物流中心地位,并在相当大的范围之内有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别的城市不能相提并论。
还有人才培养基地,这也是在城市独特追求里的一种特点。你会不经意间发现,某些城市引进了大量教育机构。比如说武汉,这些年保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有几十所相当高水平的高校,集中在武汉三镇。这都是各个城市必须把握自己相对优势、再做出某种特定追求的例子。当然还有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现在中央在进一步开放这个方向上,已经呈现出一个大阵仗:海南过去定位为“国际旅游岛”,现在上台阶,定位为要打造全球最大体量的“自由贸易港区”;对深圳则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示范区,实际上在对接逼近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实现最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改革开放中,深圳是冲在最前面。上海的自贸区最先起步,现在进一步升格,是逼近最高水平、最高标准。挑战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这样一个从海南、深圳到上海,再到其他很多区域跟进的“自贸区”,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怎么样抓好机遇,那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按照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展,工作再抓实”。这些不同区域,按国家战略将形成一个“梯度推移”的梯队,进一步对接现代化新时代的通盘部署。
接着讲另外一个重点:怎么理解产业生态链?城市经济一般情况下,除了像北京是特别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主但允许有高科技产业之外,其他城市或多或少,都无法回避把高科技更好结合进来的许多实体经济生产经营的产业成分,那么必然形成一个产业的集群。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供需活动形成一个生态链,其中这种产业生态链也有类型特征、结构特征。各个地方政府层面,首先要尽责地把握好辖区定制化的国土开发通盘规划,不可能简单靠市场主体试错就形成一个合理的本地通盘战略性国土规划,必须政府牵头集中一切力量得到智力支持,包括充分吸收外脑、民间智慧来形成这种规划。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集团内部,对结构优化问题,也都要做具体的优化设计。
这个产业生态链中,大、中、小微企业要相互依存,共存共荣,就像林木群,有高大乔木,也有地面上的花卉小草,共同形成的生态圈。运行中还必然涉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怎么得到很好的融资体系支持,与整个产业生态链集群相伴随的概念,叫做“供应链金融”: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区域之内,整个产业链中,有一些企业属于举足轻重的核心企业,可带头把更多中小微型的企业,形成一个共赢企业集群,上下游这些企业得到核心企业融资的“增信”,形成一个利益共享同时也是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这样一个集群的融资发展。
最后我要说一下,按照这样一个产业生态链高质量发展,应特别注意供应链或价值链上的“微笑曲线”。我们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产能,还是在微笑曲线上居于中间位置,左边是高收益率,属于那些创意设计取得成功以后,在市场上确定品牌效应的主体,很多名牌厂商在国际范围内都是如此;再往后到了中端加工生产,虽然有收益,但是比较少。在实体经济制造业为代表的领域里,我们中国现做的大量工作是在中间,比如说中国生产全球80%以上的玩具(特别是在珠三角一带有大量产能),但收益却很低,一旦到了后边售后服务、市场扩展,又是高收益,但又不属于我们中国人。要争取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把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升上左、右的高端。
总之,做好不同地方的定制化方案,是硬道理,各个地方必须在自己做好定制化设计之中,处理好一系列供给侧要素的有效供给问题,在创新中实现升级发展。
(本文作者介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