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创新与演进
经济参考报 / 2019-09-25 09:37:10
聚焦 | 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创新与演进
第六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和演进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持续稳定增长。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从近两位数高速增长转换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而其实质则是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方式转变,从注重数量扩张转为追求质量效益。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并明确2016年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第一位的。
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成为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
首先,如何认识新常态?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新常态不完全是速度换挡,更主要是经济要转型。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要随着经济发展得到同步提升。有的专家提出,应把提高生产率作为新常态发展主动力。认为,“在我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生产率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几年我国生产率提高速度放缓,是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普遍经历的规律性现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的表现。但这也提醒我们,今后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生产率提高潜力,使生产率提高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其次,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再次,关于新发展理念。有的专家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
最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 张卓元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