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陈文玲:国企改革须从基础理论突破 详情

陈文玲:国企改革须从基础理论突破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2018-10-30 16:50:49

陈文玲:国企改革须从基础理论突破
(《中国金融》2018年第16期)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步入深水区、攻坚期,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深层次矛盾问题正在浮出水面,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破产关闭、重组并购到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三年改革脱困到做优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有经济成为富有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步入深水区、攻坚期,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深层次矛盾问题正在浮出水面,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今时不同往日,我国国有经济规模体量已远超以前,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理论突破,重新理清改革思路。

当前对国有经济认识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多少、大小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根本标志。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认识的僵化和固化。一些人一直把国有企业看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化身,把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化,认为它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如果改革了国有企业,好像我们就不再坚持社会主义了,把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看成了一种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原来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经过了股份制改造,不少企业的社会资本已占到51%以上,但它们仍然戴着国有企业的帽子。有些企业虽然还叫国有企业,但它的产权关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或者叫共有制企业,或者叫现代公司,它的股权结构已经高度分散化、社会化、市场化甚至国际化了,它的产权关系也不是原来的产权关系了,我们还能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标志吗?这个误区如果走不出来的话,不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在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成为制约因素。

误区之二: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化身或者说是国家的代表,认为国有企业才是执政的经济基础。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国家的化身。而国有企业作为国家代表是有特殊含义的,现在国外质疑我国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化身,也是诟病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依据,他们认为每一个国有企业背后都有国家的影子、都有国家作后台,对中国国有企业投资非常敏感。这种看法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走出去”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整体推进企业改革进程中,必须把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让国有企业以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甚至小型企业的名称走向世界,顺畅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大大减少别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抵触。国有企业实质上是指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可以考虑统称为国有资本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重大意义再认识

第一,现在中国正在由一个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不论所有制,大型企业都是企业的代表,是国家的竞争力体现。国有企业作为国家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能不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对于决定中国能不能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现在不管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都在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配置资源。我国2017年对外投资规模超过了引进外资规模,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走出去,要得到国际的认可,要真正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成为我国走出去配置资源的市场主体,就必须进行改革。使国际社会,包括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认可我们的企业,允许我们的企业进入,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博弈和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新经济是经济的业态,还有商业业态、行业业态都发生重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使企业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有很多企业,如互联网+的平台经济,这种大规模的平台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形成了若干消费者集成、市场集成所生成的贸易方式。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型国企也在向公共的平台企业转变,如果没有这种业态的变化,国有企业也会顺流而下。所以,不管是从国际竞争还是经济的经营转化、业态变革,都对国有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改革和改变的机会,不进则退。

因此,我们不能再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思维来思考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从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到路径创新,创新应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理念,没有创新就没有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实现理论创新与观念突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就是放权松绑,现在依然要放开思想,解除束缚。国有企业从原来的改革脱困到整体脱困,到现在国有企业有几十家进入世界五百强,回过头来看,决定国有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企业能否有能力在市场上打拼,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要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真正突破和成效,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突破至关重要,有时候,解放思想和转换思路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改革。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我们要从基础理论上进行突破。国有企业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太浓,社会责任太重,我们应该给国企摘帽,使之与民营企业一样在市场中自主竞争,自主决策,使国有企业管理者成为职业企业家。现在国有企业的问题不仅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共同质疑中国的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总的改革思路为:摘掉已经不合适的“帽子”,将其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承担国家职责的特殊企业享受与其承担职责相应的政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政府管理构架,应考虑调整和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强化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职责;按照微观主体发展需要设立相应政府管理构架,按照企业类别和规模而不是按照所有制类别管理企业,尤其是必须扩大大型企业和集团性企业的自主权,提高其全球资源的占有能力和运营效率,不管这些大企业大集团是国有的、民营的还是外资在中国的企业,都是国家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强国之路的重要力量,这在和平时代尤其重要。

推进国企改革的几个重要方面

把国有企业还原为一般企业。其实过去我们给了国有企业过多的压力,比如就业的压力、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如果把国有企业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企业管理体制相应地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革,政府管理部门就应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所有企业的管理者,按照大中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不仅同类企业可以享受同样的政策,而且在接受国家赋予特定的公共品采购的时候,也给予同等待遇。只有这样,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均享受国民待遇,才能大大缓解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批评。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把国有企业还原为真正的企业,这是未来突破国际社会对国有企业围堵的改革方向。比如,实行公司股份制改造,把原来行政性的公司构架变成为市场化的企业构架;向全球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建立国有企业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等。因此,我认为国有企业成功来自于企业体制机制再造,来自于创造创新的原动力。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存在过度行政化、经营机制僵化、内部运行流程不畅等问题,其实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就是国外跨国公司也有行政化的色彩。当企业机构变大,决策流程就容易拉长,这样一来它的经营机制就僵化了,竞争力就会相对下降。有些体制机制问题,不是我国国有企业独有的,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不应把一些全球共同的问题,统统认为是我国国有企业独有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要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增加国有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先导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尚存的问题有:尚未建立明晰的权责利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决策监督、制衡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行政化色彩较浓,管理层级过多,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考核体系,没有按照业务属性要求分门别类推进,基本上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过多的行政干预阻碍国有企业集约发展和自主经营;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产品定价和要素资源的获取等依然受到政府过多干预,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集约发展受到限制。国有企业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层级过多、运转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增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行为长期化的责任意识。改进和完善党管干部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做法,加快建立通过竞争遴选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机制,理顺党委、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淡化国有企业行政化和意识形态的色彩。

把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根据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对目前垄断经营比较突出的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矿产资源等行业,分门别类进行市场准入改革。对那些不是必须垄断经营的,要加快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进入,特别要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竞争;对于那些确需垄断经营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也要以适当方式,如征收资源税、特许使用费等方式,将其由于垄断经营得到的超额利润大部分收归国家财政,使其行业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保持大体一致。国有资本要重点转向公共领域,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除少数属于特殊行业的企业,可以作为特别法人由国家垄断经营外,绝大多数企业都应当改造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也要转型升级,过去靠政策优势,靠垄断优势,靠资源优势,靠种种非市场因素的优势,这些优势随着改革进程会逐渐消失。国有企业一定要放到市场中去打造,一定在市场的竞争中站得住脚,这才是真正好的企业。

用好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国有企业拥有大量存量资产,聚集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一批企业和产品品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一个企业一方面要创造有形资产,另一方面要创造无形资产,还要具有把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知识产权等变现的能力。现在我国企业对于无形资产创造的关注还不够,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的能力还很低。将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走入资本市场,都需要到全世界去配置最优质的资源,使之变成我们新的财富来源。国有企业将来要利用现有优势占领产业的高端、产业链的前端,形成“七个链条”,这样的企业才有持续的竞争力。这七个链条就是:一个有竞争力、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一个低成本的、能够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一个可以更多创造财富并占有财富的价值链;一个能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链;一个国际市场风险加大、经济政策随时调整情况下充足的资金链,尤其是现金链;一个在现代流通全过程中具有强大市场服务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链;一个蕴含企业无形资产、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信用链,这种无形资产一旦变现,将会给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巨大收益。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要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最主要作用体现在它的带动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所以,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调整就是所有制结构。要加快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和优强企业集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进而有利;退而有序,退而顺利。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中,国有企业退出的通道除了外资参与外,最重要的是民间资本的替代和接纳。要鼓励各类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业务外包、流程再造和供应链重组,积极发展为国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也要鼓励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企业。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适时推出主要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市场,继续推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到境外上市,积极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建立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是对的,职工持股的方向是对的,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交叉持股,这个方向也是对的,根本上从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转移到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上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或者是监督管理体制,应该基于活跃的微观主体、高效的资本运营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非行政化,不能用管行政的办法管国有企业。要成立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负责国有资本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可以放大存量,实际上是更多地持股、参股、控股,这样的话,国有资本不是流失,而是放大。一定要重新认识国有资本流失和国有资本放大,放大国有资本是一种酵母,它可以发酵,国有资本是一种杠杆,也可以翘动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又是引领性的力量,可以引导产业方向,而非所有的产业政策都出自政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