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的自贸区战略再思考
高水平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以开放促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利于扩大中国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积极作用。
特朗普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贸易战,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产生了“一反一正”两大效应。一方面,多边体系遭受冲击,全球化的制度和规则基础受到严重损坏。另一方面,单边保护倒逼市场开放,双边或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新突破。后者如美欧即将进行的零关税磋商、日欧EPA正式签署以及可能浮出水面的美日零关税安排。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严峻挑战和长期化趋势,重构我国的自贸区战略思路十分重要。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新特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持续调整、跨境贸易和投资回升乏力、主要大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明显抬头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区域经济格局大调整表现出以下六大特点:一是签署自贸协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双边及区域多边合作的新潮流和主要内容,多数国家对于自贸协定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促进效应普遍形成共识。二是贸易投资自由化覆盖领域明显扩展,不仅涉及传统的货物贸易和市场准入,而且包括服务贸易和市场标准、规则;成员间承诺的开放水平和标准也普遍提高。三是美国退出TPP的情况下,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加快推进CPTPP、日欧EPA等跨区域自贸区建设,成为高水平区域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四是美国转向重视双边协定,美欧、美日零关税协定在全球经贸摩擦加剧背景下呼之欲出;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自贸协定谈判作为其实现外交和地缘政治目标、主导全球新规则制定的重要工具。五是新兴经济体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强,主要目的在于回避贸易投资转移效应的不利影响,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保持经济外交的均衡关系。六是东亚区域一体化出现突破性进展,与欧美等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中日韩、RCEP等区域多边自贸协定谈判相继启动,贸易自由化目标明显提升。
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大调整中,我国面临的机遇日趋凸显。首先,中日韩、RCEP谈判相继启动,中国和“一带一路”地区部分国家之间的双边自贸区建设逐步拓展,为我国自贸区战略全面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其次,各类双边和区域、次区域多边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有利于我国回避其他地区一体化安排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从亚太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中获取更多开放红利。第三,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RCEP和“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布局,有利于巩固东亚区域合作成果,提升区域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我周边地区稳定和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今后,我国自贸区战略也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是中日韩自贸区、RCEP的贸易自由化标准将高于以往协定;我国市场开放压力和谈判难度将显著上升,尤其是在许多边境后议题上。二是CPTPP和美欧、日欧等跨区域贸易集团在全球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贸易转移效应将对面向这些地区的贸易投资活动造成冲击。三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深化相互经济关系,联手掌控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规则的主导权,制约新兴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我国将是其中的主要围堵对象之一,面临着在区域合作及规则制定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四是外部干扰加大了东亚各国关系的复杂性,周边部分国家的“远交近攻”和“大国平衡”战略,将加大区域内双边和多边协调的难度,
推进高水平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的实际进展相比,不论是自贸区伙伴数量、贸易覆盖率,还是在自由化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货物贸易领域,如何在提高市场开放水平的条件下,客观评价产业冲击和确定敏感产业、如何选择原产地规则和执行方式,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谈判策略和应对措施。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在金融、电信、文化、医疗、教育和法律服务等方面仍有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而这些也往往是发达国家优势突出、较为关切的领域,在未来的谈判中我方将面临较大开放压力。关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区域谈判中不断拓展的所谓“边界后议题”或“新议题”,我国目前的进展尚存在较大差距,也将成为我国参与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难点。
推进高水平自贸区建设是我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抢抓战略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需要。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表明,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市场竞争和跨境贸易投资加快发展;有利于消除体制障碍和制约因素,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促进经济、就业和国民福利增长。更为重要的是:高水平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以开放促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利于扩大中国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积极作用。
我国自贸区战略的目标与优先顺序
建议按照以下优先顺序确定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的路径和阶段性目标。
第一,将推进中韩、中澳、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升级或后续阶段谈判等作为当前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工作的重点,力争实现以双边促区域多边的“牵引”效应。
第二,把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作为实现区域多边进程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相机抉择和适时调整RCEP的谈判策略,在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的情况下,积极为转向RCEP-1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利用中日韩与东盟一体化各自先行完成的有利条件,重启以10+3为基础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第三,建议加强政府间高层磋商,研究、启动中日、中欧、中美双边谈判的可能性,深化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经济体)之间的双边制度性合作。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两岸四地”更紧密经济关系和金砖国家自贸区。“两岸四地”建设共同市场事关我国的核心利益,金砖国家联手有助于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我国立足长远的全球战略需要。
第五,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建立广覆盖的自贸区网络。我国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和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的巨大潜力,为许多国家寻求有力合作伙伴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关注对象。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抢抓区域合作的重要机遇,为建设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创造条件。
第六,明确开启亚太自贸区谈判的中长期目标。我国应着眼长期,紧密跟踪TPP谈判重启的可能变化,客观分析和把握TPP生效对我国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组织力量对加入TPP谈判的可能性、时机选择和推进策略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总体规划的阶段性目标提出预案。
加快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我国的自贸区战略目标,当前和今后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高水平自贸区战略提供制度与政策保障。二是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特殊经济区域先行先试积累的开放经验,逐步提高自贸区谈判的自由化标准,在服务业开放领域争取更大突破。三是要系统研究、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规划,增强谈判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四是更加关注和加紧研究自贸区谈判的“新议题”,以明确应对策略和调整方向。五是兼顾迂回贸易风险控制和企业运用便捷化的需要,根据不同谈判对象制定科学、可行的原产地规则。六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保持对敏感和优势产品的密切关注与灵活处理态度。七是切实完善敏感产业过渡期安排和生效后补偿工作预案,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成本。八是强化自贸区谈判的统筹决策与内部协调,增加投入和扩大谈判队伍,提高谈判能力。九是大力推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作用。十是全面加强自贸区建设促进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自贸区战略实施的基础性工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