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
政策工具。2022年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的作用初步显现,地方试点市场量减价增,运行制度持续完善。但市场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价格调节功能发挥不足、全国市场行业扩围仍存在一定障碍、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碳金融存在一定盲目扩张风险等五大问题仍亟待解决。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交易市场法规制度,强化碳市场运行监管机制,提升市场参与各方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夯实碳市场运行基础,推动我国碳市场建设行稳致远。
一、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1.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在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2.30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04.8亿元。成交价格稳中有升,2022年12月平均价格为每吨56.5元,较开盘首日上涨10.3%。
2.地方试点市场量减价增
截至2022年底,八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易量约4.2亿吨,累计成交额112.3亿元,其中2022年成交量为4257.2万吨,同比下降14.8%,累计成交额22.1亿元,同比上涨31.8%。广东是试点地区最活跃的市场,2022年广东交易量占试点市场份额的34.3%,交易额份额更是达到56.6%,其次是福建、湖北和天津,交易量分别占试点市场交易总量的16.0%、13.5%和12.8%。
2022年试点市场碳价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增长分化显著。北京试点市场碳价增长最快,经过一季度的小幅下跌后,由3月的51.5元/吨上涨至11月的125.3元/吨,12月小幅下降至113.7元/吨,较2021年年底增长108.9%,成为我国首个碳价超过100元/吨的区域市场。广东碳价保持平稳增长,由2022年年初的62.1元/吨上涨至11月的76.9元/吨之后小幅下跌至75.6元/吨,累计上涨21.8%,整体碳价位列试点城市第二位。其他地区碳价均低于全国碳市场价格,其中2022年底上海碳市场价格为55.8元/吨,福建、天津和重庆碳价整体偏低,且重庆碳价不升反降,由年初的37.6元/吨下降至11月的30.8元/吨,累计下降18.1%。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18618293457 微信:chainzh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