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后,在政策、供给、需求、地缘政治、逆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际通胀水平明显上行,全球告别了长达十余年的低通胀时代。2021年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持续发展。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最近几个月通胀增速明显加快,美国通胀水平已经达到9.1%、创几十年来新高点,欧元区通胀也已达到过去40年来新高。与此同时,新兴
经济体通胀压力也日益加大,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为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巴央行已经连续11次上调利率。从分项看,能源和食品价格是主要推动因素。在俄乌冲突快速结束可能性破灭、战线集中北移后,俄乌冲突事实上已发展为“长期战争”,其引发的连锁影响将进一步深化,局部能源和粮食危机可能爆发、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将持续扰动全球物价,使得全球通胀“雪上加霜”。由于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
经济,全球通胀对我国的影响虽整体可控,但仍不容忽视,主要通过价格输入和主要国家货币
政策加速收紧引发溢出效应这两条渠道产生影响。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避免价格高企给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推动国内经济稳定向好。
一、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大宗商品外采比例较高,其国际价格上涨也会带来输入性影响。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带动国内PPI上扬,输入性通胀压力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一是成本影响。我国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推高了国内企业的进口原材料成本,国内工业品价格存在通过涨价消化成本压力的动力,可能沿产业链向下游消费品传导。二是贸易影响。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引起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相对价格降低,国外商品价格相对走高影响国内对国外进口商品的需求,有利于增加对国内商品的消费,有助于国内总需求增加,从而带来价格上涨压力。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第一种输入性通胀,即大宗商品进口带来的成本传导,第二种输入性通胀(即贸易渠道)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输入性通胀的重要影响主要在于造成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的再分配,即上游行业占总体利润占比提高,下游行业经营更加困难。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18618293457 微信:chainzh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