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碳达峰、
碳中和成为高频热词,“双碳”目标下,各行各业都会迎来新机遇,其中新能源领域将会迎来重大利好,包括风电、光伏、地热、潮汐,甚至核电等或将借此打开更广阔空间。
一、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难度比较大
我国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
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是气候变化成为主流科学界的共识,更是大国担当的庄严承诺。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首先,欧盟CO2排放达峰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中国CO2排放达峰时间表是人为设定的。欧盟大部分国家是在90年代初,甚至有些国家是在70年代后期或80年代时就已达峰,平均达峰时间是在90年代,并且是通过事后计算才知道的。达峰后,欧盟的CO2排放有漫长的平台期,是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0年左右,接近20多年,有些国家的平台期达到30年,之后才开始快速下降,这一趋势下欧盟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CO2排放达峰时间表是人为设定的,目前CO2排放仍在爬坡,没有看到峰顶。各地对达峰概念的理解不一,现在仍处于研究阶段,很多地方把达峰安排为努力爬坡,而不是尽早达峰,尽可能把排放量基础做大,利用所谓的发展空间。显然我国CO2达峰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其次,在碳中和问题上,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和达峰时间间隔约为65-70年,个别国家是80年左右,而我们只有约30多年的时间。达峰后,我们几乎没有平台缓冲期,就要快速下降。如:五中全会确定了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2035年就需要稳中有降,2035年到2060年只剩25年,要在这25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我们没有平台期的缓冲就需要下降,而且是快速下降。在缺乏足够时间的条件下我们如何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未来应该考虑的重要话题。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微信:chainzh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