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
首页 > 中宏论道 >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要情决策要参 详情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要情决策要参
2021-06-29 13:26:12

文档概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持续暴增的新能源装机很可能面临消纳困境。为此,全国多个省市发布相关政策,要求或建议新增平价风电、光伏项目配置储能,各省政策均对储能配置的装机规模、储能时长等提出明确要求。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新能源配储政策存在诸多弊端,在实践中亦遭遇多重难题,未来亟需理顺价格机制,兼顾各方权益,合理分摊成本,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
 
一、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客观上要求解决其消纳难题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据此测算,风电、光伏未来十年还需至少实现7.2亿千瓦的增长,每年的新增装机将不低于7200万千瓦。2020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风光新增装机之和约为1.2亿千瓦,远超市场预期。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占比超过20%的省份共16个,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超过10%的省份共14个。资金大量涌入被认为“发展没有天花板”的新能源板块,但持续暴增的新能源装机很可能面临消纳困境。新能源发展成绩不能唯规模论,必须要平衡发展速度与质量,其中新能源消纳始终是个关键点。
 
二、配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电网,在优化电源结构的同时,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缺陷给电网带来的影响也日趋放大,电网的调峰、消纳压力巨大。原来的电力市场结构中,用户端是波动的,发电端是可控的,当用户端波动的时候可以控制发电端实现动态平衡,但现在电力结构中用户端更加不可控,电网端还增加了大量不稳定、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这样用户端和发电端两边都不可控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将在更多省份成为主力电源,届时,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将不是个别省份、局部地区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新能源配套储能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趋势。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能源+储能”模式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微信:chainzh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