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流降成本面临多重因素制约
课题组 / 2024-06-14 14:27:28
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繁荣,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动脉系统。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5月11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关工作。当前,我国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还存在深层次制约因素。
据了解,4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重返经济景气区间,但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然较多,降本增效成为广大企业应对形势的必然要求,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物流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一是产业结构和地域资源禀赋形成客观制约,二是运输结构不优且组织效率不够高,三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四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一、衔接不畅,成为我国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的深层次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和地域资源禀赋形成客观制约
产业结构方面,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低,而工业产值占比高,工业品中的初级产品占比高,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这客观上导致物流成本占比偏高。地域方面,我国原材料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具体到铁矿砂、钢材、焦炭等单个品种的分布和来源地也不同,而加工制造企业和销售需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城市,产地和销地错配,相关大宗物资跨区域运输带来运距增加,使得我国平均运距为日本的4倍以上,从而影响物流效率、增加物流成本。
(二)运输结构不优且组织效率不够高
目前我国运输成本偏高的公路运力占比高达73.3%,而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1/3的铁路运力占比不到10%。受制于铁路专用线与干线铁路的对接难度,我国铁路运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相较于美国(铁路运输占比20%),我国在“公转铁”方面还有极大提升空间。同时,由于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国内运输能力约40%是空载状态,去程超载、回程空载现象普遍,加之找货、等货时间长,严重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物流成本。随着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业态成长,客户对快递物流服务提出了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化的更高要求,对物流效率和成本带来严峻挑战。
(三)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仓储物流用地税收贡献不足、投资收益不高,地方政府基于投入产出考虑,往往在用地规划上不予优先支持,特别是城市核心地段基本不予规划仓储物流用地,导致我国近年各地物流企业存量用地减少、新增用地供应不足,土地制约因素逐步凸显,往往“一库难求”。一些地方用地成本不断上升,物流企业被迫向城市周边乃至更远地区转移扩散。一些建成物流园区既无区位优势,又无交通优势,也缺乏足够物流业务支撑;一些物流园区虽实施分期建设策略,但周边产业配套不齐、需求不足,往往一期建成后业务量不饱满,后续建设搁置;一些园区由于运营模式单一、利润率较低,导致企业入驻后陆续流失。
(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一、衔接不畅
各种运输方式总体上还是自成完整的体系,统筹规划和建设协调不足,在适装品名、运输单证、装载加固条件、设施设备标准、危险品名认定、计费标准等方面不一致,枢纽场站“连而不畅”“邻而不接”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普遍,系统数据位差较大且不兼容,导致铁路、港口、公路、机场等不同物流经营主体之间衔接不畅。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