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决策要参 > 中国出口未来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详情

中国出口未来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研究院 / 2023-07-05 10:58:13
中国出口未来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3年以来,海运运价指数持续走低,港口集装箱大量空置,出口交货值连续下降,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集体负增长。基于上述事实,市场预期中国出口增速将跌入负值区间。然而,1-5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长0.3%,其中,3、4月分别增长14.8%、8.5%,远超市场预期。事实上,中国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的优势领域各有差异,常用的出口前瞻指标也无法反映中国出口全貌。钢铁价格优势、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出口目的地多元、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增强是近期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支撑因素的持续性各不相同,未来国际需求若不见明显提振,中国出口恐将承压。
 
中国与其他出口型国家的出口走势明显不同,前瞻高频数据走弱不能说明中国出口虚高。未来中国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取决于前述四大支撑因素的可持续性。
 
一是钢铁出口的支撑作用或将减弱。国际需求走弱、供应紧张缓解双重作用下,中国钢铁出口或难以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5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6%,仍未攀升至扩张区间。全球制造业持续弱势运行,对钢材需求相应走弱。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对欧洲等地钢铁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小,海外钢铁产量的同比降幅正逐步收窄。由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钢铁比重较低,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对中国钢铁出口影响较小。总体来看,虽然中国钢铁出口具备价格优势,但在国际需求走弱、供给提升背景下,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二是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有待观察。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主要仍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作为东盟的最主要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出口是核心拉动。而美欧作为东盟最终制成品的主要流向,其终端需求变化也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表现。虽然2023年前5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较快,但4月单月增幅回落明显,5月更是降至负值区间,欧美终端需求走弱对“中国-东盟出口”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现。未来国际需求如无明显提振,中国对东盟出口恐将被持续压制。
 
三是新能源产业链出口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最强。一方面,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不可逆转。俄乌冲突的爆发后,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各国开始重新思考新能源转型的路线图。这不仅加快了欧美国家用电动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步伐,也加大了欧盟国家对太阳能、风能相关产品的需求,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储备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使中国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得以延续。截止2022年底,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共提交41011项专利申请,位居世界第一。这些专利主要与电池相关,例如换电、快速充电以及效率更高、寿命更长的电池组,中国在电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成品设计制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备产业链,由此带来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和风险抵御能力。2022年,在全球多家车企遭遇不同程度的芯片短缺、电池涨价等供应链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电动车企销量依旧保持高增长,高度垂直、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功不可没。此外,随着相关企业不断完善海外营销、售后服务网络,海外用户黏性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前期积压订单释放的持续性最弱,外需不振背景下新订单持续承压。5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5%,而出口交货值增速已于4月由负转正,这说明当期生产的出货值对出口总额贡献更多,积压订单的释放进入尾声。新出口订单指数已于4月回落至收缩区间,5月再次环比下降。未来新增订单恐将持续承压。一方面,欧美货币政策仍以紧缩为主、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加剧、美国超额储蓄预计于三季度末释放完毕,国际需求短期内难以提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领域对中国的替代效应恐将加强。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出口的拉低因素大于支撑因素,增长将面临压力。以技术升级为核心支撑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值得关注。
 
政策建议
 
一是密切关注外需不振对出口企业经营的冲击,及时为其提供支持与服务。密切追踪不同经济体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提前为相关企业提供趋势研判信息,辅助其快速切换市场和产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监管规则衔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货运服务能力。搭建内外贸供需对接平台,畅通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为企业打通国内外市场提供便利。
 
二是加大对企业开拓多元市场的支持力度。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然而企业开拓相关市场的配套服务尚不完善。应从金融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出口信保的覆盖面,为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的企业提供增信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保+担保”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在跨境服务、投融资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围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持续提升外资外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为出口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如海外国家关于土地、环保、劳动力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信息、境外展会信息等,同时借助进博会、贸促会等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
 
三是关注国际经贸规则、政经格局变化对优势产业的潜在影响。新能源等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出口新动能,未来增长前景较为广阔。与半导体领域相比,新能源领域目前面临的经贸摩擦相对较少,但考虑到外部不确定性复杂严峻,要关注潜在风险隐患。中国要依靠自身在新能源产业的综合领先优势,加快推动制度层面的国际交流和对话,提高自身在新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领域的话语权。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海外重点市场与优势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动向,并及时向相关企业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同时要加强对出口产品质量及定价等的跟踪监督,避免可能的贸易争端。积极整合行业组织和链主企业力量,加快加强新能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尽快建立同国际标准、规则和普适方法接轨的国内新能源产品出口标准。
 
作者:王静、王宁远中国银行研究院  本文摘选:中银研究《宏观观察》2023年第31期近期中国出口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分析,版权归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