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元: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举措
文/李忠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风险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财产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2020年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最关键的一年。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着金融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主力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但仍有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看,打赢攻坚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化解风险。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反复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化解风险之间的关系,分类施策,精准应对。打赢攻坚战关键是要控增量、化存量。控增量就是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围绕主责主业,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从源头上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化存量就是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实现存量不良贷款的快速减少,甚至出清。为此,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达成共识,打有准备之仗。面对攻坚战,金融机构要提高站位,在充分理解中央要求的基础上,经过谋划,在化解思路、方法策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鼓足打“歼灭战”的勇气。
一是坚定必胜信心。党的正确领导是我们打赢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信心之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能体现出这家机构、领导班子及其每个成员驾驭风险的能力、水平和定力。
二是充分认识“攻坚战”的艰巨性。实践证明,化解不良、处置风险绝不是轻轻松松、谈笑风生就能实现的,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因此,特别强调参与“攻坚战”人员要有斗争精神,既要开展思想斗争,解决思想包袱和信心问题,又要开展实践斗争,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不回避不退缩,抓住关键点,选择最佳时机,果断采取措施。
三是通过强化责任机制,将风险化解工作层层分解和传导。按照“时间节点、量化指标”的要求,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化解目标、明确化解时间进度表、明确责任人及明确化解步骤与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四是久久为功推进风险防范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防范化解风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打好“歼灭战”的同时,更要将防范风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从培育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入手,使之深入人心,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土壤”;从构建长期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着手,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全面夯实风险防控的根基。
第二,从组织上要精心安排,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防范化解风险要善于“借力”,通过加强银行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银行业协会、银行同业、外部律师事务所及专业机构等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尽可能掌握全面信息,拓宽风险化解思路,形成风险化解“合力”。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风险暴露后及时与企业或项目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政府态度,积极表达银行诉求,推动政府从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的高度认识风险化解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行动。如建议政府综合运用资源配置、维稳保障等多种手段,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政府主导组织成立“倒贷资金池”,帮助维系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政府出面协调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担保或过渡性资金安排,为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提供信心支撑。
二是加强与监管机构、银行业协会等进行沟通。风险暴露后及时向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协会汇报情况,有助于尽快成立“债权人委员会”,推动银行同业联手,采取一致行动,维护银行债权,推进风险化解工作,争取以“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是积极争取外部专业机构的协助。凭借与其他金融同业、外部律师事务所、专业机构所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全面充分掌握信息,更好地作出决策。如了解其他金融同业的风险处置化解进展;外部律师事务所就抵(质)押资产保全、诉讼、破产保护、重组等方面提供专业性意见;专业机构从市场状况、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等角度提供风险化解思路。比如某国油轮项目境外破产保护案例中,银行在咨询律师事务所、银团代理行等各方专业意见后,合理制定化解方案,通过积极为借款人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相互配合,最终化解了风险,实现了本息及罚息的全面清偿,企业则彻底转危为安。
此外,在风险化解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从企业角度看,务必准确判断自身风险,落实主体责任,此时切不可有依赖思想,必须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及时进行止损,关键是要精准判断与决策。其次,从银行角度看,务必准确识别风险,分类施策,既要有“雪中送炭”的努力,也要依法行使权力,维护正当权益,尽力避免或减少损失。再次,从管理部门角度看,务必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警示,更重要的是所提要求应有利于企业和银行进行整改和解决问题,畅通融资,尽力避免过度执法、矛盾执法等问题引发新风险。最后,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务必将维护良好营商环境作为首要工作,既要按“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处置风险,也要引导、推动各方同向发力,妥善解决问题。
在化解风险的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风险状况进行“把脉”,在充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准确进行分类,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化解之策。
第一,摸清底数,制订精准的工作方案。底数清、信息准才有利于作出正确有效的决策,这是做好风险化解工作的重要基础。党中央提出了“攻坚战”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银行据此总结提出了“一类一方、一户一策”的风险化解方案和“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所谓“一类一方”就是将风险信号或特性类似的资产归为一类,制定的整体处置方案也具有相似特点,即从风险影响程度和金额角度看,对于影响全行或区域性的风险项目一般由总行统筹制定处置方案,开展风险化解工作;对于单一项目或一定金额以下的风险项目由分行制订方案并根据总行总体要求推进化解。总分行都要组织专门团队,共同参与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和处置工作。“一户一策”就是按照重点经营单位、重点客户的不同风险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方案,明确化解目标、化解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等,并据此落实化解措施,达成目标。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由“责任落实、绩效考核、问责追责”等五个工作内容构成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五方面工作内容互相关联,确保所制定的措施能够得到落实。同时,为应对风险处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建立沟通顺畅、反应及时的汇报路径。例如,在具体实践中可成立专门的风险工作组,构建多层次督导机制,一方面确保机构高层能够准确掌握风险信息,并使领导决策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也能确保下属经营单位能够及时反馈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顺利得到协调解决。
第二,滚动化解,避免发生全局性风险。化解处置风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受限于各种因素,风险常常无法一蹴而就整体化解,因此必须滚动处置、循序渐进,从而有效避免风险集中性、全局性发生。例如,近年来,由于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相关船舶融资业务风险集中爆发,大量贷款面临本息逾期、船东弃船等风险,欧美银行大多以巨大损失断臂求生,甚至退出船舶融资领域。而笔者所在单位结合不同客户资质和项目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加强对行业的周期性研究,主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调整还款计划以及重组、处置船舶资产、提供流动资金等一系列手段,滚动化解、统筹推进风险处置工作,连续多年实现船舶融资业务不良贷款“双降”,避免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状况,也一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船舶融资银行。
第三,尽职免责,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风险化解工作不仅费时费力,更是费心费神,要求参与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对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风险化解工作就很难见到成效。例如,由于受地区金融形势恶化等因素影响,某银行分行不良贷款高企,经营发展举步维艰,同时基层员工担心接手风险化解工作后,如无法实现全额化解可能会有相应的追责行为,因此积极性普遍不高,风险化解进展缓慢。考虑到这一情况,该分行制定了不良贷款化解“尽职免责”的具体标准,提出了“尽职履职是前提、尽职即可免责、化解必有重奖”的原则,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风险化解工作积极性高涨,有效推进风险化解并实现不良贷款大幅“双降”。
针对具体个案,在处置风险时,要坚持从客户或项目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注重在贷后管理中主动识别风险信号,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指标、行业市场信息等,对发生风险的企业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置。如企业有订单、有市场,但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就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协商沟通,提示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共渡难关;如企业不配合,甚至恶意逃废债,则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强化风险缓释措施,甚至要求提前归还部分贷款,减轻后期风险处置压力。
根据对企业或项目综合分析的结果,在风险化解时可综合采取“救”“盘”“缓”“减”“拆”“催”“诉”“破”“转”“销”等招数,打好组合拳,坚持不懈地与借款人、担保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沟通,把握节奏,不断调整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救”——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雪中送炭,综合施策。在企业订单明确、产品符合客户要求等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新投入资金,帮助企业完成订单交付,实现逆转。如某船厂风险化解案例中,银行在帮助企业稳住订单的同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造未完成订单,并通过聘请外部专业机构监控企业生产经营、船舶建造进度、物资耗用,严控资金使用,坚持资金的封闭管理运作,实现专款专用,最终确保了船舶按时交付,保函和贷款风险顺利化解,也帮助企业实实在在降低了负债,为其后续重组奠定基础。
“盘”——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实现贷款偿还。如在得知某不良贷款项目所抵押的工厂被银行其他客户租用的信息后,经过认真分析,果断提出引入资产管理公司,由其承接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等),并将资产租给该客户使用。由此,银行化解了风险,企业继续租用该资产不受影响,资产管理公司取得了有现金流的资产,三方各得其所,实现了互利共赢。
“缓”——如企业积极自救,还款意愿良好,在强化风险缓释的同时,帮助缓解企业压力,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某光伏企业因受规模扩张过快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考虑到企业基本面良好,如解决资金链问题仍能继续生产经营,银行研究决定在追加符合条件的担保措施的基础上,对其贷款予以续贷,帮扶企业成功化解风险,使其重新走上正常生产经营的轨道。
“减”——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既帮助企业压降杠杆,降低成本,增强实力,又逐步压缩自身风险敞口,实现互利共赢。如某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项目,由于项目无担保、抓手有限,通过增加保障措施,分次展期,逐步压缩了风险敞口,也为借款人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拆”——在准确研判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关键时点和突破口,把难于整体处置的资产分拆处置,可以实现“满血复活”。如某国际集装箱船东公司破产后,涉及10艘船的处置,在风险暴露后,由于银团内部利益不同,各家银行的策略发生分歧,如同时处置将无法解决,为抓住资产处置的有利时机,经过审慎研究,果断与银团采取对抵押资产进行分拆的方案,并觅得市场复苏时机及时进行资产处置,使贷款免受损失。
“催”——要依约催收,依法催收。在发现风险信号或贷款逾期后,按照借款合同相关约定,通过发送到期本息通知书、电话沟通、会谈等多种方式向借款人或担保人催收,依法主张权利。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彰显收回到期债务的决心,向企业施压,促使其尽快筹措资金进行债务偿付;二是进一步了解企业状况,争取增加保障措施。如某旅游国际化项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催收,协商企业将有一定价值的土地房产追加最高额抵押手续,做实担保措施,为下一步风险化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诉”——要充分运用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对过度负债、项目失败或者实际控制人缺乏诚信的企业,应果断采取法律手段。如某电力项目担保人配合意愿较差,因此对担保人采取“以诉促谈、以封促收”的方式,迫使担保人重新回到谈判桌,最终履行全部代偿责任。
“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部分企业选择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法,绝地重生。作为债权金融机构,银行应依法合规参与破产重整流程,充分利用债权行的表决优势,最大限度争取权益。如某企业破产重整项目中,银行积极参与破产重整,与破产管理人、政府进行了多轮谈判,达成共识,既维护了债权行的权益,又帮助企业摆脱债务困境,获得了新生。
“转”——作为进一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已在各大银行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资产组包、估值、审批及交易较为完整及成熟的流程。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关注合规风险,并与交易对手进行充分沟通,避免因价格风险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销”——对于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无法有效推动化解的不良贷款,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可通过办理核销的方式进行出表,充分发挥拨备计提的缓释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核销工作要按照“账销案存、权在力催”的原则,比照表内债权及股权的方式对已核销债权进行管理及全力催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信心之战、决心之战、责任之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也是对每个银行从业人员是否真正做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最好检验。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实践中,战略、策略和战术三个层次的举措是相辅相成的,战略布局是宏观层面,策略安排是中观层面,战术措施是微观层面。战略引领策略,策略指导战术,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起到实效。通过上述经验和案例分享,我们认识到,银行在处置化解风险时,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举措,才能随时掌握主动,对风险各个击破,实现资产质量的改善、提升以及良性循环,并进一步形成防控风险的内生动力,最终赢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