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 2025-04-30 11:41: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出了事就来不及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新发展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调控节奏和基调的一致性,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的关键屏障。二者协同配合,校准发力方向、织密防护网络,能够在风险防控中展现出显著制度优势,既强化了系统性风险的“防火墙”,也丰富了应急处置的“工具箱”,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提升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通过整合跨部门数据资源,能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债务风险监测体系。例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等关键领域的系统性分析,形成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种协同能够实现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风险的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显著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和前瞻性,从而有效防止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危机,不仅增强了宏观调控的精准性,也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稳定宏观环境。
有效实施差异化的风险处置方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在债务风险防控中展现出灵活性和针对性。对于流动性压力较大的领域,财政政策可通过转移支付、债券支持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流动性缓解;国有金融机构可通过贷款期限调整、市场化债务重组等手段,帮助相关主体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对于财政金融风险交织的领域,政策协同可通过联合风险处置、统筹运用财政注资和金融稳定再贷款等多种工具,推动债务化解与经济转型同步进行。这种差异化的风险处置方式,体现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在复杂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增强了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逐步形成长效防控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在债务风险防控中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纪律,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风险评估机制,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债务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能够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高风险领域。二者协同配合,通过构建全链条的风险隔离防火墙,不仅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健康的投融资环境。
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面对突发性、冲击性风险事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能够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财政政策通过注入长期稳定资金(如设立专项救助基金),能够为市场提供信心支持;货币政策通过多种工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能够形成逆周期调节的合力。例如,在外部冲击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政策组合拳稳定市场情绪,防止系统性风险蔓延。这种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大大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