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中国银行研究院叶银丹:宏观政策全面发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详情

中国银行研究院叶银丹:宏观政策全面发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金融界 / 2024-09-27 17:13:27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会议对未来政策方向进行部署,给全社会注入信心,主要有以下关注点。
 
第一,坚定信念和决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般情况下,每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较少涉及经济问题,通常不对短期经济问题和工作进行分析部署。此次政治局会议打破惯例对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凸显当前稳增长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季度以来,经济景气程度有所下降,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风险相互交织,困难和挑战增多。市场普遍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将较上半年的5%有所放缓,由此也产生了关于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疑虑。对此,会议明确提出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展示了政府的坚定立场和决心,有力为全社会注入信心,有助于更好地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紧盯全年目标、找准着力重点,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第二,政策将全面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增量财政政策值得期待。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足、全社会预期信心偏弱情况,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会议提出将“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预计未来宏观政策将全面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9月24日,降准、降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首付比等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出台,力度足、覆盖面广、超预期的金融政策不仅有力提振股债汇等市场,也为全社会打了一针强心剂。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未来货币政策将加快落实一系列政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程度和方式值得期待。当前受土地收入降幅扩大、税收收入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缺口持续加大,财政支出能力受限。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缺口达2.61万亿元,分省(市、区)来看,超过60%的地区收支缺口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本次会议提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预计未来,在发力方式上,财政政策有望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等方式来提高支出能力,并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发力方向上,预计财政政策将更好地平衡供给和需求两端。一方面,加快落实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资金,充分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托底作用。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此外,会议提出“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预计未来,对这些重点就业人群、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将进一步加大,兜底保障这类群体的基本生存生活需求。
 
第三,释放强烈稳地产信号,增量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稳地产政策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但总体来看存在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效果持续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有效刺激购房需求,房价下跌和市场预期转弱两者螺旋向下的负循环较难打破,房企资金偏紧和风险偏高局面较难改善。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向市场释放强烈信号,未来,房地产存量政策更好地落实以及新出台增量政策均值得期待。存量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再次强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等,预计未来存量贷款利率下调的操作细则将加快出台并实施,作为房企融资改革重要抓手的白名单制度也有望继续扩容并深入推进。增量政策方面,一是会议提出“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预计未来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普宅标准等政策有望有序放松,广州、深圳可能率先启动,通过一线城市企稳回升带动房地产市场信心和预期改善。二三线城市目前基本已全面放开限购,未来需求端政策可能更多将从信贷支持、以旧换新、购房补贴等方面加大力度。二是会议提出“要回应群众关切”,预计未来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居民购房成本下降。一方面,9月24日,央行已经宣布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未来5年期LPR有望下调,推动房贷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另一方面,契税、增值税、个税等各类涉房交易税费可能也有望调整。
 
宏观政策全面发力将有助于推动内需逐步回升、预期和信心不断提高、经济景气程度回升,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