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南方日报 / 2024-01-04 13:02:17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宏观政策取向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经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而且深度交融、彼此影响。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非经济政策,影响都可能外溢到其他领域,甚至造成“合成谬误”。经济学中的“合成谬误”指的是对于局部来说正确的决策,对总体来说未必正确。如果每个部门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制定和执行政策,不考虑政策的整体性效果和全局性影响,最终每个部门看似“理性”的行为相互叠加,反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后果。所以,必须保持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格外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合成谬误”。由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职能分布于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统筹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把握好各项政策的耦合度和关联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互为支撑,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沟通,注重预期引导,把握好政策时效性和精准度,避免政策出现“急刹车”“急转弯”。制定和出台政策应进行前期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充分听取相关利益主体意见,特别是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并根据实际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使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准确理解政策并做出符合政策预期的行动。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无论是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还是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无论是强调“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还是强调“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无论是强调“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还是强调“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各项政策导向虽各有侧重,但落地实施却又环环相扣。概言之,没有哪一项政策可以单兵作战、“各吹各的调”,必须统筹谋划、有的放矢、增强合力。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预期、强信心极端重要。预期反映了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乐观预期会给经济运行带来积极信号,并有效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而悲观预期则会限制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能够向市场释放清晰明确、强劲持久的信号,给予微观主体充满确定性、稳定性的前瞻性指引,这有助于推动经济主体形成一致的乐观预期,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丁建庭)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