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4月份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 理性看待物价阶段性下行 详情

4月份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 理性看待物价阶段性下行

2023-05-12 14:09:4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专家表示,当前物价下行主要是高基数扰动下的回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经济运行好转,市场需求稳步回暖,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下半年物价运行有望回归至合理水平。
 
CPI同比上涨,PPI同比下降
 
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4月份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13.5%,降幅扩大2.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1%,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1.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是CPI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学武表示。
 
从环比看,CPI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整体下降1%;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CPI现阶段仍较大程度受到上年同期对比基数的扰动。但也必须看到,4月份物价数据并未充分反映‘五一’黄金周以来,宏观经济在需求和消费方面出现的若干积极变化。”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考虑到“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居民消费偏好逐步改善,5月核心CPI同比增速有望加速上行。
 
4月份,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张学武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国际局势紧张导致高基数效应、美欧央行持续加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外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弱运行,并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
 
物价下行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今年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PPI降幅扩大。1月至4月平均,CPI同比上涨1%,PPI同比下降2.1%。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物价的低位运行情况?
 
张学武表示,当前物价下行主要是高基数扰动下的回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要客观理性看待、全面准确分析。一方面,受输入性、季节性因素及高基数效应等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回落较多,是当前CPI走低的主要原因;受国际地缘政治等输入性因素影响,PPI有所回落,但这些因素影响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一季度我国GDP增长4.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复苏势头十分强劲。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4月份国内物价总水平在合理区间,相对低位运行只是季节性、暂时性现象,并不是趋势性特征。展望全年,国内物价总水平将在合理区间小幅温和波动。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供需双侧恢复趋向均衡,尤其是接触式服务消费明显回升,带动就业与收入增加,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将逐步在物价上显现。
 
物价有望回升至合理水平
 
展望后期物价走势,张学武认为,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市场需求稳步回暖,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后期物价运行有望回升至合理水平。“经测算,CPI和PPI涨幅年内低点在二季度,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基数效应减弱,CPI和PPI涨幅在三季度、四季度将逐步走高,全年物价呈V型走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表示,当前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速出现阶段性反差,符合物价波动和恢复性增长并存的实情。温和的物价水平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建议再出台一批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链长的终端产品消费,支持各地出台扩大居民消费并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政策,进一步夯实消费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低通胀是因为我国经济处于恢复期,反通胀力量较强,推动物价回升至更优水平的力量正在逐步蓄力。”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当前市场对我国物价的担心主要是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为此,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不能因为物价阶段性走低,就搞强刺激政策。
 
王远鸿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