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挖掘有效的投资空间 详情

挖掘有效的投资空间

2022-10-17 11:09:59
  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受到需求收缩、供应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冲击,并叠加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的影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3—5月工业生产指数、服务业生产指数等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单月或多月的负增长。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务院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各项主要指标出现明显回升,经济总体呈恢复发展态势,生产需求逐步改善。但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7、8月经济指标又出现一些波动。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特别是稳住经济大盘,就必须加大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力度。8月,国务院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在各方面政策中,稳投资政策都具有关键作用。要充分挖掘有效投资的潜力,推动疫后经济持续平稳恢复,力争实现全年经济发展最好结果。
 
  我国虽然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有了长足进展,但当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结构升级和内外部环境变化,仍有较为广阔的投资增长空间。据估算,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0%~30%。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求通过持续投资来提升人均资本存量。同时,我国经济正经历城市化、数字化、绿色低碳化等重大结构转型,需要投资来保障转型成功。我国还面临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全球产业链重构等一系列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也需要以投资作为支撑。
 
  (一)围绕补短板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当前的城镇化率约为65%。根据相关国际经验,在城镇化率达到70%以前仍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我国传统基础设施网络虽然已基本成形,但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影响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需要扩大投资尽快补短板、强弱项。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和外部的交通连接性,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效率,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为7.07公里/平方公里,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5~30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目前我国各类具有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的线路仅仅1100公里左右,而美国2018年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达到12722公里,我国不及其1/10。作为城镇化重要载体的县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空间。乡村振兴也能带来可观的基础设施需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尽快补齐公共卫生等社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我国城市建设的“面子”和“里子”还不协调,“十三五”时期地下设施投资占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仅为15.7%。要加快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设施的建设,筑牢城市发展的“里子”。2022年夏季创气象纪录的高温、干旱再次提示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显现,必须加强对水利、可再生能源等设施的投资,提升抗极端天气的设施水平,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应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强商贸流通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以投资促消费。
 
  (二)围绕数字化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占比达到39.8%,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同时还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关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和在国际经济新格局中的地位。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支持“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智慧+”系列,支撑产业数字化。近期应加强充电桩等建设,配合促进电动汽车等新消费增长点的发展。加强各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三)围绕强链、补链、创链推进产业和硬科技投资
 
  2022年以来,美国通过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建立“芯片四方联盟”、出台“芯片法案”、扩大关键设备零部件和软件断供范围等行为加大了对我国技术封锁、围堵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脱钩”力度。要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形成更加自主可控的强大产业链,进一步减少“卡脖子”领域和环节。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资和研发投入,巩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尽力拉长产业链长板,防范外部对我国依赖降低的“脱钩”风险。同时,要瞄准断链制裁封锁风险高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或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在强链、补链的同时,还要加大前沿核心硬科技的投入,创造能够在全球领跑的新产业链,占领21世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围绕满足合理需求稳定房地产投资
 
  受人口、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业正经历阶段性变化,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以来房地产业下行趋势明显,投资、销售、新开工等指标均出现负增长。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已经连续5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但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房地产业即便过了高增长阶段,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国民经济主要产业的地位,对经济整体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从长期趋势看,还是从现实需求看,我国房地产业也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要加快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保障房、租赁房建设,切实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进一步优化住房政策体系,支持通过房地产市场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城市适老化改革力度,增加养老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配合人口政策调整,增加抚幼服务设施,为儿童成长创造更为健康的环境。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城市老化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的更新改造,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性和居住品质。
 
  来源:债券杂志 作者:孙学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