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稳增长 货币政策调控空间足
中国证券报 / 2022-09-13 11:01:11
最新公布的物价数据和金融数据为货币政策调控创造了良好条件,打开了调控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货币政策调控仍有较大空间,重点是稳增长、稳就业与宽信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既能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有能力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创造条件。
政策空间打开
从物价运行看,低位运行的物价水平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空间。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相对较低的物价有利于打开货币政策调控空间,有利于稳增长政策效力的释放。”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过度刺激,为后续货币政策调控预留了空间。当前,消费价格上涨相对温和,也为货币政策调控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
“M2增速仍处于高位运转,反映出国内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带动居民、企业存款增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显示国内货币供应处于合理区间,继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后期货币政策将在提振信贷需求方面持续加码,货币政策工具有较大空间。
宽信用是核心
“货币政策核心仍是宽信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这四个领域的信贷有望放量。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此前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降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开启新一轮宽信用阶段。
8月下旬人民银行召开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王青预计,后期监管层会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未来监管部门将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重点引导LPR报价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
在王青看来,随着经济恢复和政策持续发力,9月金融数据会进一步回暖,其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望由降转升,这是宽信用继续推进的一个标志。
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
稳增长是货币政策发力重点。
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基建重大项目资本金,是货币金融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将金融资源更多向投资端倾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料成为三、四季度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服务业、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力促就业创业,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此前明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通过适当政策设计,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