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预计受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放缓 出口增速将平缓下降
财信研究院 / 2022-01-14 11:42:10
2021年1-11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5.7%,增速远高于疫前水平。出口增长可归因于出口商品数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其中数量增加可进一步细分为全球需求提高和我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上升。从数量和价格上看,价格因素对出口影响趋增,数量增速趋于回落。2021年二季度以来,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运输成本上升影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上行,成为出口高增的重要支撑。从需求和份额角度上看,近期我国出口商品数量增长主要由份额上升贡献。受变异毒株扩散影响,我国“出口替代”效应持续存在,出口占全球比重仍较高。如2021年三季度中国出口金额约占全球的15.9%,较2019、2020年同期提高1.9、0.1个百分点,是近期出口商品数量保持较高增速的重要原因。
展望2022年,预计受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放缓、海外产能逐步修复、商品价格大概率回落影响,各因素对出口支撑减弱,增速下行格局基本形成。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复苏分化背景下,海外供需仍存在缺口,同时我国出口部门受益于“清零”策略和全产业优势,强势期有望延长,出口份额或将继续维持高位;且国内产业链对价格冲击的缓冲能力较强,未来价格波动对我国出口扰动有限。预计2022年出口增速缓慢回落,走势前高后低,全年同比增速中枢在5%左右。
1、全球经济复苏降温叠加海外产能持续修复,2022年出口或将趋势性下行
从领先指标看,我国新出口订单PMI自2021年5月以来连续7个月位于收缩区间,预示着未来出口大概率走弱。一方面,受疫情反复、主要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收紧等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边际趋缓。如2021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综合、制造业PMI见顶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商品贸易量增速将由2021年的10.8%降至4.7%,外需对我国出口的支撑力度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提升和各国疫情防控能力加强,疫情对海外产能的影响趋于消退,份额因素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将趋于弱化。
2、海外供需缺口短期难收敛,我国出口仍有韧性
需求方面,预计外需大幅波动概率较低。我国近七成的出口金额集中于美国、欧盟、东盟等十个主要经济体,截至2021年12月,除印度和俄罗斯外,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至少接种一剂疫苗人数比重远高于全球均值,达到70%以上的群体免疫水平。虽然2022年上述经济体仍不可避免会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但不会改变复苏趋势,尤其是我国出口前两大目的地美国和欧盟,2022年经济前景相对稳健,叠加美国基建周期开启,需求端有望继续保持韧性。
供给方面,预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受全球供应链不均衡修复及其国内制造业扩张动能不足的双重制约,产能短期难以大幅提高,加上发达经济体需求仍在扩张,供需缺口难以弥补,我国全年出口份额大概率保持平稳,如果疫情冲击超预期,不排除份额的提高。结合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4.7%的预测,我国出口数量增速有望在5%左右。
2020年以来我国出口份额的提高,主要来自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替代,因此2022年我国出口份额能否继续维持高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经济体产能修复情况。
一是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依赖全球供应链,疫情防控不均衡导致供应链整体修复偏慢,预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产能仍有优势。疫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供应商交付PMI分化明显,前者持续走高,主要原因在于发达经济体工业产品价值链复杂,需要由全球供应链供给原材料和中间品。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停滞,当前发达经济体生产生活基本回归正轨,但疫苗接种率低、疫情防控能力薄弱的中低收入经济体受疫情反复冲击,产能不足、运输能力受挫问题仍突出,是当前全球供应链的主要瓶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2021年10月发布的疫苗接种战略,预计到2021年底和2022年中期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将普遍达到40%和70%,未来供应链紧张问题有望缓解,但在2022年上半年仍将制约发达经济体产能。同时我国具备全产业链优势,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相对较强,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继续填补全球产能缺口。
二是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扩产动能不足,产能收缩或成常态,疫情期间我国出口新增份额有望继续保留。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下降问题明显,如美国、欧盟、日本就业率仍未恢复至疫前水平,美国职位空缺率2021年下半年以来维持在7%左右,远高于2019年4.5%的全年平均值。因此美国一方面面临就业率有待提高,但另一方面职位空缺率异常提高,显然不符合常态,背后原因在于劳动参与率偏低。从劳动力需求的领先指标看,美国制造业平均每周工时是就业率的领先指标,疫后前者已于2021年3月见顶,预示未来美国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弱;此外,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产能利用率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表明工业生产的瓶颈主要在于设备投资不足,反映制造业扩产动能偏弱。往后看,疫情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设备投资大幅减少,且在全球经济“东升西降”和产业由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大趋势下,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产能回升高度有限,出口份额或面临持续损失。
3、国内产业链有望缓冲价格波动
疫后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主要为石油、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或初级产品,而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工业制品,2021年10月占总出口金额的87%。上述产品产业链较长,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能够被产业链上各环节逐步消化,出口价格相对平稳,涨幅远低于其他商品。预计2022年上半年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速仍有支撑,下半年高基数效应叠加全球供应链逐步修复,价格对出口增速将有负向贡献,综合全年价格变化趋势和国内产业链的缓冲作用,2022年商品价格变动对全年出口增速的拉动趋于0。
作者:财信研究院 宏观团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