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基于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预测2022年货币政策 详情

基于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预测2022年货币政策

招商证券 / 2021-11-09 16:49:05
 
  202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了“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总基调,当时的基础条件是经济基本面向好,稳增长任务不重,控通胀压力也不大。在此背景下,央行将货币政策重心放在“调结构”与“防风险”上面,持续推进现代货币政策体系建设、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以结构性政策工具应对结构性问题。立足当下,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入手预测2022年的货币政策取向。
 
  (1)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架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以此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构成,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化解货币政策传统桎梏,提升现代化执行效力的保证。该框架由三个主要构件组成:一是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二是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三是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此,央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报告——《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2021年进行了运用和完善。我们认为,面对明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演化,央行将基于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均衡。
 
  (2)2022年的货币政策目标导向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为“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控通胀可能是2022年的第一目标,保就业(保市场主体)次之,稳增长再次。从节奏来看,由于CPI在明年二季度之后才较为明显,因此货币政策在此之前仍将以稳为主,下半年才会向“控通胀”倾斜,边际略收。
 
  物价全面上涨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控通胀”必要性提升。面对2021年的结构性通胀行情,货币政策不松不紧,原因基于以下几点:一是PPI与CPI走势分化,全面通胀尚未形成;二是PPI上涨由供给端因素导致,需求端并没有过热迹象;三是通胀预期停留在低位。因此,货币政策并未将“控通胀”作为主要目标,货币总量基本稳定。但当前,物价走势正在变化。一方面,PPI维持高位运行,但央行预计PPI有望于今年年底至明年趋于回落;另一方面,CPI出现抬升迹象。一是能繁母猪增速与猪粮比均在回落,猪肉价格有低位反弹趋势,食品价格可能转向上行。此外,在国际需求复苏与能源供应因碳中和走弱的驱动下,国际油价可望持续走强。猪油共振一旦形成则将对CPI构成显著推力,并导致通胀预期抬头。综合来看,明年物价全面上行压力加大,“控通胀”或将成为明年货币政策考虑的重要变量。
 
  经济增长存在支撑,但就业问题仍需结构性政策改善。从需求侧来看,经济增长虽弱于2021年,但仍存在一定支撑。一方面,房地产投资与传统基建投资下行,叠加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边际减弱,明年经济整体不如今年;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制造业与绿色低碳新基建对投资形成支撑,出口尽管减速但总体不弱、消费有望改善,因此2020年的经济增长压力总体可控,若以跨周期宏观政策思路推测,“稳增长”不会对货币政策提出挑战。但就业问题难以短期改善。就业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重视的经济变量,而当前存在的就业问题仍将延续到2022年。总量上,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长期低于临界水平,服务业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二者用工需求整体偏弱;结构上,在经济升级转型期,用工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结构性“错配”问题突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一方面将坚持“调结构”目标导向,继续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鼓励其增加就业岗位,稳住就业总量;另一方面将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提升人力资本,逐步解决结构性问题。
 
  (3)2022年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降准、降息的概率:今年七月全面降准的重要原因是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不足,因此央行通过降准来对冲下半年MLF、再贷款等工具集中到期所回笼的流动性。长期来看,随着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准备金率应该逐步调降。而明年流动性到期规模不如今年,降准会给市场流动性更宽松的感觉,使用MLF利率调整等利率工具的概率偏低。
 
  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体系,央行未来仍具备持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动力:一方面,随着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存款准备金率需要趋势性降低,央行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来吸纳降准释放的超额流动性,确保总量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央行需要精准加大对小微、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需要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结构性融资问题。对此,央行这两年已进行尝试。2020年,为应对疫情,央行创新推出了3000亿抗疫保供再贷款与5000亿复工复产再贷款;今年,央行新增3000亿支小再贷款,定向增强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展望明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望落地。日前,国务院在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即:《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这意味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研发与推出可能提速,我们预测,央行研发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是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再贷款/再贴现。考虑到央行今年已在多地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绿色低碳项目的基础逐渐夯实,该工具可望于明年推出。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