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解读”全面降准提振市场,后续走势怎么看?
贝塔数据 / 2021-07-20 10:50:52
事件背景
7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至此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同时开展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从交易结果看,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均维持不变。
点评:在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甚至可能偏紧的主流预期下,此次央行在国常会后2天即采取全面而非定向降准方式,不管是从时点还是形式上,整体节奏均超市场预期。
本期为您解读:为什么要降准?后续政策走向?
为什么要降准?
本次降准释放的近1万亿元资金部分可用于对冲到期的MLF和弥补7月缴税高峰的流动性缺口。一方面,下半年有4.15万亿元MLF到期,为历史高峰,其中三季度MLF到期量17000亿元,7月15日将到期4000亿元,降准可能部分用于置换到期的MLF。另一方面,7月中下旬为税期高峰,部分降准资金将用于弥补其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
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PPI-CPI剪刀差持续走高并创近年来的历史新高证明企业利润空间被剧烈压缩,尤其是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作为市场主体的小微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且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政策有继续发力对其进行帮扶的必要性。
消费修复乏力。随着疫情的恢复以及消费场景限制的解除,市场对补偿性消费的期待持续升温,但不论是包含清明、五一小长假、端午的数据似乎都暗示了线下消费动力不足。叠加海外疫情控制下供给不断恢复,我国出口替代效应的减弱,下半年我国经济本身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后续政策走向
降准并不意味着开启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意图更多在于结构性纾困。降准同时也反映了政策在经济结构性修复与控通胀的目标权衡下又一次倾斜前者。在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中,存款准备金率在央行工具箱中的重要性较数量型货币政策明显下降。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旧以稳为主。进入7月以来,央行重回每日100亿逆回购,每日净回笼200亿,维持中性态度明显。
中长期来看,通胀的绝对高位及环比仍旧向上、下半年美联储Taper可能临近对流动性的影响、宏观杠杆率及宏观审慎框架下防风险为主的背景下,后续货币政策难言大幅宽松。
投资建议
权益市场:
降准释放的资金流向企业,从信贷资金角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改善企业盈利,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降准和股市之间并不是完全正向的对应关系。降准政策发布之后,股市大概率不会普涨,而是呈现板块分化。
因此我们预测,降准一定程度上利好股市,而且相对更利好偏成长风格,尤其是与产业升级相关部分制造业景气度相对较高、盈利确定性强、成长周期相对较长的科技板块。考虑到央行指出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因此,预计后市以新能源、光伏、5G 、芯片等为代表的高景气成长赛道或仍是主要布局方向。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短期内宣告效应明显提振债市交易情绪,收益率有所下行;资金成本将会以降准实施作为开端开始降低,并逐渐带动长端收益率下降。
中期而言,利率下行的趋势可能尚未结束,但政策跨周期调节,利率下行的时间可能被拉长,利率波幅被熨平。不同于历史上货币宽松到收紧的政策周期轮回,去年的加杠杆到稳杠杆更多通过一些结构性政策来实现,如针对地产的三道红线、对城投债务的管控、对资金信托和结构性存款的监管等等。虽然利率跟随金融和经济周期波动,但波动幅度更小了。
建议投资者等待利率债调整机会,可加强利率债配置。大宗商品:
对大宗商品而言,本次全面降准短期来看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在情绪和资金面上带来一定的提振作用,对商品行情带来一定的支撑。
中长期来看,资本价格运行将更多反映经济和政策基本情况。步入三季度,增长动能可能放缓,出口或面临外需结构调整与份额收缩等压力,房地产政策高压效应逐步显现,而财政力量后置、基建可能适度托底。在政策方面,已经形成供需两端措施来调控商品价格过热。因此,经济和政策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均被压制,大概率维持高位宽幅震荡,配置价值不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