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 2021-07-08 16:26:16
2021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走向常态化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战略转换之年,2021年中国经济的常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上半年中国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积极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微观基础明显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向好。
1、中国疫情阻击战、经济保卫战、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步入稳定复苏道路之中,不仅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制度优势、生产体系与产业链的弹性与韧性,更为2021年中国经济从持续复苏走向常态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局进行战略深化和战略转型提供了契机。
2、在低基数效应、内生动力增强和趋势性回归力量的作用下,202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呈现“总体增速偏高”、“表面上逐季回落”、“实际上逐季回升”的显著特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开启常态化进程。一是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实际产出水平已基本回到长期增长趋势线。二是生产供给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复苏的短板领域加快补齐缺口。三是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为内需复苏争取宝贵时间窗口。四是消费和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并不断强化内需增长动力。五是企业绩效、居民就业、政府收入全面改善,微观基础得到深度修复。六是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显著回升,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
3、上半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启了政策常态化进程,并完成了压力测试。超常规政策的退出、财政政策节奏的后移、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使得上半年政策性支撑力量全面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边际放缓,但依然保持了稳健复苏态势,为最终实现常态化增添了底气。
4、上半年,疫苗研制的成功及其在全球范围内不平衡的分配使用,使全球疫情形势总体向好但局部恶化,世界经济在稳步复苏中出现明显分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疫苗接种、大规模刺激政策下加快复苏,而印度巴西等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则在疫情失控、政策空间逼仄下陷入困境,国际政经局势更加复杂。
5、复苏的不平衡、不充分、不稳定是2020年中国经济闪电式复苏的遗产,并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常态化和政策的常态化产生严重干扰,在外部疫情反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债务风险累积、政策性力量急于退出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经济常态化进程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全面显化。一是内需恢复仍不充分,供需结构仍不平衡,指标比例仍不协调,区域分化仍在加剧,使得经济复苏动力在边际上出现弱化势头,影响经济常态化进程。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给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严重干扰。三是趋势性消费需求不足成为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堵点。四是制造业投资与增加值增速严重背离,中长期预期有待改善。五是企业出现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信用市场风险有所释放。六是就业压力减轻,但毕业生和农民工群体依然困难。微观主体对经济运行的直接感受与宏观数据表现产生一定的背离,社会不同阶层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也出现强劲分化。预期分化和经济主体对经济困难忍受程度下降是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情况。
中国宏观经济常态化进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为下半年精准施策、确保常态化进程全面完成提供了指引。展望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常规性扩张政策效应的延后显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布局和项目落地、全球疫情及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中国宏观经济有望加快完成常态化进程。
1、经济内生动力的持续增强决定了趋势性回归力量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两个层次的缺口(需求缺口——需求增速是否匹配供给面增速;产出缺口——经济增速是否回归常态化增速)将最终得到完全弥补,同比增速“前高后低”、两年复合增速“前低后高”的基本走势将得到完整呈现,产出水平将更稳固地运行在长期增长趋势线之上。
2、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的一年,超常规政策向常规性扩张政策的转换决定了政策增长拉动效应的后移,下半年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将带来更为强劲的增长,成为弥补中国需求缺口和提振短期经济形势的核心因素。2021年宏观政策的基本定位是实现超常规政策向常规性扩张政策的转变,而非直接过渡到逆周期调节政策,全年来看,政策性力量的支撑效应依然强劲。
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始部署实施的一年,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领下,科技自立自强的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布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与短板的补足、扩大内需战略的启动等举措,不仅将引发经济主体预期的改变,同时也将替代非常规刺激政策成为需求扩张的基础性力量。
4、2021年是中国加强金融风险处置的一年,经济复苏与风险显化并存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也使得货币政策急于回归稳健中性,将政策重点转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平抑房价上涨势头。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平衡点。一方面,从政策退出效应来看,随着特殊性支持政策的逐步退出,脆弱地区和部门的潜在风险势必水落石出。另一方面,从风险演变规律来看,相比宏观经济复苏,微观基础的修复和金融风险的暴露会略有滞后。债务集中到期偿付的风险、大中型企业债券违约引发市场动荡的风险、地方财政紧平衡下城投信用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显化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泡沫破裂的输入性风险,是2021年重点关注的五大金融风险。
5、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常态化的外部制约因素。各国不同步的复苏带来不同步的政策退出,特别是下半年美联储释放“加息缩表”的信号,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甚至导致外债比例偏高的脆弱经济体面临危机。
6、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化,趋势性下行力量的逐步显化将再次成为影响2021-2022年宏观经济走势的主导性因素,如何通过改革赋能也将重新成为核心议题,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走势和微观主体预期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常态化进行到一定程度乃至常态化进程完成后,新旧中长期下行压力将全面显化。一是区域经济分化较为严重,亟须全面提振北方经济,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二是劳动人口压力急剧加大,放开生育政策远水不解近火,甚至会加大十四五时期压力。三是用工成本与碳成本双增,需要关注企业承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错配,技术性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剧。五是疫情冲击长期创伤效应,需要着力改善中长期预期。六是从收入不平等到财富不平等,需要系统推进财税改革。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常态化,不仅取决于短期政策常态化的路径和政策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取决于新动能的持续成长以及市场主体积极性的激发状态,这就需要持续关注和推进改革新动力。
根据上述一些定性判断,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设定2021年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假设:(1)名义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为3.2%;(2)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6.5。预测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增长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增长预测
注:*表示预测值。
1、在经济复苏与基数效应的双重作用下,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各类同比参数全面走高。预计上半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12.3%,全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8.8%,各季度增速将从第1季度的18.3%逐季回落到第4季度的5.5%,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实现全年8.8%左右、第4季度5.5%左右的增速,不仅意味着强劲的增长,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常态化进程的全面完成。
2、2021年供需两端进一步修复调整并趋于平衡。在供给端,第三产业将进行深度修复,增加值增速将反弹到9.0%左右,较2020年上扬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1%,较2020年上扬6.5个百分点;在需求端,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回升,增速达到8.0%左右,较2020年上扬5.1个百分点,消费明显恢复,从2020年负增长3.9%转为正增长14.0%。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和大规模居民收入刺激下,外需持续强劲,进出口贸易延续去年下半年较快增长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预计全年达到55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4.3%。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基数因素,净出口的增长拉动效应弱于上年,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内需强劲的支撑。
3、在供求相对平衡和基数因素的作用下,2021年中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但内部分化较大,在食品价格明显回落、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小幅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预计CPI涨幅为1.8%,PPI涨幅为5.5%,有效需求偏弱依然是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表象问题。
4、2021年是非常规政策退出的一年,货币政策进行了边际调整,数量上的收缩和价格上的趋稳反映了政府对于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将略低于名义GDP 增速,年末预计为10.2%左右,社会融资总额存量增速预计回落至11.2%左右,与名义GDP 增速大体相当。
5、随着经济复苏和房地产市场升温,2021年政府收入将在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回升的作用下全面改善,为2021年合理安排支出打下基础。预计2021年政府收入增速达到10%左右,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分别为12.0%和6.0%,高于2021年预算安排。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