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扩大新消费需求的路径与政策取向
改革杂志 / 2021-04-25 23:22:19
新经济背景下 我国扩大新消费需求的路径
二、新经济背景下 我国扩大新消费需求的路径
从需求侧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驱动。然而,进入新时代后,受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大不如前。近年来由于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接连冲击,出口需求也有所下滑,未来的国际市场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原因,疫情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更可能需要依靠居民消费发挥带动作用。新经济对我国社会消费体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孕育的新型消费也日渐成为经济需求侧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应积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发展方针,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市场主导,政府促进”四大基本原则,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推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迅速发展,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消费新动能。
(一)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居民消费能力是决定一国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成本结构特性等因素影响,新型消费市场的成长和良好运行通常需要依赖庞大且活跃的消费人群,具有鲜明的流动经济特征。以在线教育产业为例,那些具有庞大受众的网络辅导课程往往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而那些受众较小的网络课程一般只能通过收取高价来回笼成本。因此,对于新型消费的发展来说,培育庞大且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人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就我国而言,庞大的消费人群一直是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始终不足。在新经济背景下,有效扩大新型消费需求,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必须致力于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提升。首先,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城乡居民分享到更多经济发展成果。其次,加强再分配对社会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强对非劳动性收入的征税力度,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再次,借助新经济所提供的新手段来增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此外,我们应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花呗等新型消费信贷,增强居民跨期消费能力,激活消费市场。最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物价水平,尤其要稳定住房价格,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谨防高房价抑制居民消费。
(二)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新经济对新型消费主体、新型消费客体以及新型消费环境的塑造,以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无数固守传统思维与运行模式的厂商和经销者被淘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面对上述趋势,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新业态取代旧业态、新模式取代旧模式以及新型消费取代传统消费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进步无一不伴随着部分传统的消亡和既得利益者的牺牲。我们要发展新型消费,就必须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的新型市场运行机制,支持智慧旅游、智能体育、即时递送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第一,加快线上线下消费的双向深度融合。较之于传统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下的新型消费大多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运行方式,即同时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两种优势,通过降低消费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占据市场竞争高地。我们应大力支持互联网企业拓展线下实体性业务,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快对传统线下产业的改造升级,使其能更好地融入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新时代。同时,我们应积极引导实体企业参与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业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促销活动,打造高质量品牌产品。
第二,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新型消费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制度框架内仍存在着许多妨碍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活力的不适应性内容。作为市场管理者,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体制机制的变革力度,逐步消除落后制度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阻碍,并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于新型消费的政策体系,以更好地解决消费市场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此外,政府应实施多种优惠政策以加速社会资源向新兴领域集聚,通过电子消费券、税收减免等方式适时适度地激励参与新型消费市场的各类主体。
(三)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新经济背景下的新型消费本质上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而新技术真正应用于生产生活与市场交易则需要新环境的支持。倘若没有4G等互联网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人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的网络通信服务,线上外卖、共享专车、网络教育等新型消费也就没有如今的繁荣。然而,新环境的构建不能完全依赖于自由的市场机制。公共经济学指出,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和资金回笼的长期性,私人部门通常缺乏对高额固定成本项目进行投资的热情。以信息网络、商贸流通、智能化技术集成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保障工程基本满足上述特性,其建设和维护通常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介入。
第一,加强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的网络购物、共享专车、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对现代化网络环境均有着较高要求。在不久的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新型消费的普及也有赖于5G网络系统的支持。有鉴于此,我们应加快打造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新一代网络通信系统,在良好规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物联网、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其优先覆盖人员密集区、核心商业圈和交通枢纽点等重要地理区域。此外,我们应积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通过CIM等技术平台实现城市环境与信息网络环境的高度融合,加速打造一批以高效率运转和高质量服务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内与城市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第二,进一步完善人员与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市场的运行效率受市场内各要素流动性的影响,而后者又集中体现为信息流动性、产品流动性和人员流动性。新经济在大幅提高信息流动性的同时,也加速着区域间产品与人员的流通。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消费既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线上支持,又需要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在线下予以配合。现代服务贸易既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远程通信手段实现,又可以凭借区域间人员的高速流动完成。因此,为了推动新经济和新型消费的发展,我们既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环境的建设,又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产品与人员流通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建立健全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加快信息化消费网络布局,降低物流综合成本;通过建设智能快件箱、无人售货机等新型消费终端,实现产品流通智能化,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四)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必须在一定环境中进行,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加速新旧事物的更迭,而恶劣环境则必然阻碍历史的进程。如今的经济社会环境在孕育各类新型消费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阻碍这些新生事物成长的因素,旧有框架和传统体制机制无时无刻不在为其平添束缚。在新型消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与新矛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络消费信贷就对当代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上述事实表明,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通过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大力构建新型消费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加速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等措施,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平稳有序地向新兴产业链条集聚,为新型消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第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自由市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框架的约束,经济社会的动态性特征同样要求法规制度的及时跟进。新经济在催生新型消费的同时也引发了新问题,依据既往事实所构建的传统法制框架难免在激励与约束的权衡取舍中有失偏颇。有鉴于此,我们应积极顺应新经济和新型消费的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旧有规制中的不适应性内容,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网络信贷等新兴领域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线上服务管理体系,规范新型消费发展,在稳步有序中加快推进新规制与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衔接工作。
第二,大力构建新型消费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的美好前景下暗藏着诸多潜在威胁,如数字化货币和网络借贷在提升交易便利度、刺激跨期消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着现有金融秩序,累积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包容审慎与协同监管原则,为新型消费营造规范适度的发展环境。利用数字网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各类线上平台整合个体信用数据,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增强经济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共享和跨部门协作,加大对电子讹诈、非法网贷、盗用网络支付账户等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电子商务环境,促进各类新型消费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加速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从行政审批到市场监管,从秩序维护到政策激励,新型消费的良好发展无时无刻不需要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予以支持。当代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应彻底抛弃“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思想,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简政放权、电子政务、政府服务市场化等方式为新经济和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减少新型现代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类社会资源向新型消费及其相关产业领域集聚,为新时代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增添动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