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祝宝良: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应对好各种风险 详情

祝宝良: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应对好各种风险

CWM50 / 2021-04-25 11:24:11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了“2021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人士、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代表共同就如何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债券市场风险和大宗商品涨价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作主题发言时表示,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需要优化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中国经济正从应对疫情冲击转向常规性发展道路上,但还没有达到6%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未来仍然要关注各种风险,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做好应对。
 
核心观点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需要良好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一是从中长期看,要把去年的波动因素即基数因素剔除掉,基于2019年数据计算复合增长率,看目前的经济形势;二是短期要从环比变化,看边际性变化;三是要从微观主体的感受和状况看经济,注重消费者信心、生产者信心、采购经济指数(PMI)等指标。
 
➢中国经济正从应对疫情冲击转向常规性发展道路上,但还没有达到6%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
 
➢要关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关系以及美国未来两三年内经济强劲复苏可能带给我国的影响。防范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资本外流、全球产业链重构、高技术产品和零部件断供等风险。
 
➢关注国内潜在金融风险,如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一些高耗能行业经营压力较大,输入型通胀叠加国内碳达峰引起的高耗能行业价格上涨预期。
 
➢要解决好房地产的问题。80后90后居民负债率高,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挤出了他们的消费,要坚持房地产政策,不失时机推动房地产税出台。
 
以下为发言实录。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需要良好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一是从中长期看,要把去年的波动因素即基数因素剔除掉,基于2019年数据计算复合增长率,看目前的经济形势;二是短期要从环比变化,看边际性变化;三是要从微观主体的感受和状况看经济,注重消费者信心、生产者信心、采购经济指数(PMI)等指标。
 
基数效应推高一季度经济增速
 
得益于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在2020年一季度遭受严重冲击后,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出现了快速恢复。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4.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5.6%。如果把6%作为增长基准值,第一季度经济基数影响达到13%左右,实际经济增速合意值应在20%左右。
 
经济恢复出现了减慢趋势,2021年一季度环比经济增长0.6%,折合年增长率仅为2.4%。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各年一季度GDP季调后环比增速大致在1.7%左右,折合成年度增长率则在7%左右。与2020年四季度环比-9.3%、10.1%、3.1%、3.2%相比,恢复速度明显减慢。
 
疫情造成的产出缺口尚未得到完全回补
 
2021年比201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从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降至7%以下以来,2015—2019年各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在6.4%~7.0%之间,5%相对来说仍低于正常水平(或潜在水平6%)。2021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处于2015—2019年期间一季度的最高水平,工业已完全恢复到甚至快于疫情之前的水平,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性高位。
 
第三产业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两年平均4.7%。2015年至2019年第三产业一季度平均增速在7%~7.8%之间,平均为7.5%。增速慢的主要是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企业结构看,主要是服务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增长慢。
 
服务业生产指数主要是市场化大企业的总产出指数,一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为6.7%,明显高于4.7%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基本接近历史正常水平。即使剔除政府提供的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速度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速度。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速度、农民工进城就业数量下降也反映出中小微企业相对困难。
 
需求端恢复开始快于供给端
 
2020年,我国工业生产从4月份开始较快地恢复增长,全年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从2020年3月份开始率先恢复增长,基建投资从4月份开始恢复增长,民间投资从7月份开始恢复增长,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从8月份开始恢复增长。需求恢复基本沿着政策推动和外需拉动逐步转向内生性需求拉动的路径进行,这是疫情防控效果和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决定的。
 
从今年一季度同比和环比速度看,我国需求端恢复开始快于供给端,零售额和制造业投资恢复加快,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进出口继续恢复但复苏势头稍慢。
 
2021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经季节调整,与2020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86%。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比2019 年3 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环比增长1.75%。从家计调查数据看,一季度,居民消费支出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速度,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消费恢复势头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恢复。2021 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比2019 年同期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经季节调整后与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2.06%,其中3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不含农户)增长1.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1.7%。
 
制造业出现了29.8%的累计同比增长率,两年平均为-2%,但快于1—2月份两年平均-3%的水平。复苏势头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报复性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3%,大大高于1—2月份两年平均-0.7%的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比2019 年第一季度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6%。“房住不炒”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政策不会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投资不会出现特别剧烈的变化。
 
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出口7099.8 亿美元,同比增长49.0%,两年平均增长13.7%;进口5936.20 亿美元,同比增长28.0%,两年平均增长11.5%;顺差1163.5 亿美元,同比扩大806.8%。3 月当月,出口2411.34 亿美元,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0.4%;进口2273.36 亿美元,同比增长38.1%,两年平均增长17%;货物贸易顺差138 亿美元,同比收缩了31.1%。
 
自疫情以来,我国出口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依赖于国内供应能力充沛和产业链齐全,也与国外疫情控制不力导致供给中断和需求上升有关。根据世贸组织3月31日估计,世界商品贸易量预计将在2020 年下降5.3%之后2021年增长8.0%。
 
供给端增速和需求端恢复的速度不太匹配,需求增长大大快于供给。一是一季度国内库存下降可能比较快,如果二、三季度补库存,经济有可能会进一步回升。二是财政支出较慢,政府消费或政府生产,反映在其他行业增加值仅增长了8%左右。
 
通胀目前看主要是输入型通胀
 
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一季度相比去年四季度有所下降,仍处在较高水平上,上游产能利用率高于下游。可以看到,下游的价格上升并不快,主要原因在上游。上游有些行业产能利用率确实比较高,但现在也有一些价格涨幅比较大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也不是很高,像煤炭、水泥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不是很高,但最近价格也在往上涨。这些价格上涨与预期有关,3060 碳达峰碳中和导致短期价格上涨预期。
 
从长期看,不用太担心全球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次海外通货膨胀上升比较快、预期比较高,主要是生产端恢复慢,需求端恢复快造成的。对于这种通货膨胀,控制疫情和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以前油价大规模持续上升推动经济出现滞胀且非常难以控制不一样。即使美国经济一段时间内强劲反弹,但全球经济在2008年次贷危机和疫情两轮冲击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资产价格、高收入差距的格局不会改变,不用太担心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正从应对疫情冲击转向常规性发展道路上
 
中国经济正从应对疫情冲击转向常规性发展道路上,但还没有达到6%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消费、制造业投资、库存会继续加快恢复并持续到第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基本稳定,出口会逐步减慢,预计二、三季度我国经济环比增速会有所回升,同比增速分别为8%和6%左右,四季度降至5%,全年经济增长8.5%左右。 
 
应对好各种风险 做好预期管理工作
 
要关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关系以及美国未来两三年内经济强劲复苏可能带给我国的影响。防范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资本外流、全球产业链重构、高技术产品和零部件断供等风险。要关注国内经济复苏不平衡问题,大量中小微企业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还面临企业和居民杠杆率高、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关注国内潜在金融风险,如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一些高耗能行业经营压力较大,输入型通胀叠加国内碳达峰引起的高耗能行业价格上涨预期。
 
首先,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针对制造业投资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要保持下去。其次,要解决好房地产的问题。80后90后居民负债率高,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挤出了他们的消费,要坚持房地产政策,不失时机推动房地产税出台。再次,在现有资本管制政策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保持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对冲美国等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对我们的影响。最后,加强预期管理。对经济经济数据要客观解释、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主要工作、重点政策要及时并向市场解释。
 
来源: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