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详情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12-31 13:58:00
王微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健康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空间,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重点任务,突出强调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完善有关制度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可见,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国内强大市场,对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立在当下意在长远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为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以确保我国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2035年之前这个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此,必须把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第二,坚持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韧性的迫切需要。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受疫情冲击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凸显,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特别是我国拥有任何经济体都无法比拟的14亿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的国内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新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缓释风险和对冲外部压力,消除企业避险情绪,提振发展信心,还有利于增强发展韧性和扩大回旋余地,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效应。
 
第三,坚持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国内需求的扩大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提升,其主要推动力量来自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与新技术推动的消费创新,出现了提质扩容的新趋势、分层分化的新格局,涌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增长点。坚持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是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弥补中高端商品消费和教育、住房、医疗等服务消费的短板,满足人们对更优质商品、更好教育、更舒适居住条件、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坚持扩大内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供需相互促动和动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抓住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机遇促进和发展新消费,有利于为创新创业提供市场支撑和丰富应用场景,有利于形成市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壮大,抢占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实现内需消费发展与促进产业升级、壮大市场主体的协同共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第五,坚持扩大内需是让世界分享我国发展成果、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十四五”时期,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化将持续深度调整,大国竞争不断加剧,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易发多发,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甚嚣尘上。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的国内需求,特别是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创新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提升中国强大国内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全球成长性最强和潜力最大的市场提供更多机会,使各国企业搭乘我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分享我国发展的成果。同时,有利于展现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担当,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须重点突破
 
客观地看,虽然我国已经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但还不够强,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消费潜力释放和新消费发展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约束,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仍然滞后,交通、水利、能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标国际先进加快制度型开放和提升我国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的步伐仍须加快,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因此,2021年经济工作要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基础上,把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和完善有利于内需释放的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为“十四五”开好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以促进就业、优化分配和降低负担为抓手,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和提升实际收入水平。为此,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更广泛阶层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加快完善社保,完善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政策等,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降低居民家庭负担等,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和提高消费支付能力,为扩大消费奠定稳定的市场基础。
 
第二,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实现消费提质扩容。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新要求,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在食品、化妆品、服装、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加快培育高端品牌,促进商品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促进消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餐饮、住宿、旅游、出行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促进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进一步放宽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准入限制,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形成供需衔接、城乡一体、内外贸联通的国内大市场。结合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形成,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多层次的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打造层次多样、集聚集群、融合互动的零售和服务发展生态,为城乡居民提供畅通、便利、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体系。加快推动内需市场下沉,深入推进城乡高效流通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市内免税店等国际消费新业态发展,促进内外贸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四,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促进消费供给双升级。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着力加快5G网络、云平台、物联网、服务器、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各类软件等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建设。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结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网络布局,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专业航空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布局和建设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冷链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第五,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有利于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消费促进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消费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消费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增加收入和改善分配,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要素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快释放创新活力,加快提升对内需市场的现代治理能力,加快构建规模巨大、层次完善和创新活跃的强大内需市场。
 
第六,以制度型开放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力度,促进国内外消费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市场”,在全球市场版图重构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